[摘要]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大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不斷強化各部門簡政放權的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大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不斷強化各部門簡政放權的意識。2016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強調要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效率,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環節,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開展網上政務服務,在簡政放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能夠有效促進政務公開、簡化審批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并規范政府行為。近年來,隨著網上政務的開展,一大批資格資質認證、中介評估、收費等項目被取消。同時,我國各省級政府網站都已經建設了政務服務欄目,分擔一部分現場政務辦理的流量和壓力。各地市和區縣級政府網站也已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政務咨詢、調查征集類互動渠道,政務咨詢的答復反饋質量和及時性顯著提高。
雖然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動下,簡政放權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簡政放權意識仍需加強。從深化改革層面來看,當前仍有一些該放的權沒有放,尤其在創新創業方面,存在審批多、難、慢的情況。其次,信息共享尚不充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展,離不開信息的有效溝通,但是當前在政府層面,數據互通有限的問題較為普遍;而對企業而言,很多在線公共服務領域仍然難以進入。再次,全流程辦理尚未實現。當前,審批環節便民服務仍顯不足,審批中存在多余的環節和關卡,缺少可以在線全流程辦理的服務事項。最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部分領域因相關配套措施技術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簡政放權的發展進程。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第一,立足民意,推進簡政放權進程。各部門應利用互聯網平臺,對簡政放權設計方案廣泛征求民意,以確保公共政策真正立足于人民需求,政務服務資源真正便民、利民。
第二,加強信息共享。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信息共享對提升政務服務能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到信息共享,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讓百姓少跑路,信息多跑路,真正地便民利民。同時,要加快制定簡政放權相關事項,支持各級政府整合服務資源,面向企業和公眾提供一體化政務服務,促進公共行政從獨立辦事向協同治理轉變。
第三,創新全流程辦理環境。圍繞基本政務服務涵蓋的教育、就業、醫療等群眾基本權益,確定全流程辦理中涉及的簡政放權事項,清除多余的前置審批、評估認證和層次環節,對于較復雜的審批事項,應站在方便申辦者的角度,重新設計審批流程。
第四,充分利用新興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新技術、新概念不斷出現。因此,要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術研發。(作者: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政府管理技術研究室副主任 丁藝)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