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西方霸權登峰造極、眾多文明存亡之時,一個全球性的運動形成了,這個運動叫“現代化”。文明復興的過程正是從這里開始的,復興的工具恰恰是“現代化”。
文明從一開始就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文明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
文明是怎樣發生的?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文明從一開始就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文明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歷史證明,古代文明充滿了多樣性。
但在1500年前后,人類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它以西方的崛起為標志,翻轉了東方“先進”、西方“落后”的局面。一種新的文明在西方興起,伴隨著個性的張揚、商業的興起、市場的躁動和工業的成長。資本主義挾帶著永無止境的追求欲,在整個世界無限制地擴張。從那個時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牽引機,“普世”之說也由此而來。普世主義的真正含義是將西方等同于世界,由此一來,文明的多樣性就不復存在了。這樣一種敘事方式在黑格爾那里就清楚地呈現了,他說:文明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卻升華成人類精神的萬丈光芒!
人類文明自古以來多種并存的局面似乎走到了盡頭,一種“文明優越論”悄然而生,它將西方文明視為“先進”,將其他文明都斥為“落后”,并且預言:西方文明將一統地球。殖民擴張開始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邊遠的文明被消滅,而人類古老的文明核心區,比如西亞、北非、印度和中國,則一一落入西方的手中。文明間的平等關系被打破了,眾多文明面臨著生死抉擇。
在西方霸權登峰造極、眾多文明存亡之時,一個全球性的運動形成了,這個運動叫“現代化”。文明復興的過程正是從這里開始的,復興的工具恰恰是“現代化”。
今天,西方已經普遍完成了現代化,但文明的多樣性卻沒有消失
其實,“現代化”是從西歐開始的,現代民族國家是這個過程的起點。按照經典現代化理論,這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上看到的那些事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大航海運動、科學和技術革命、政治變革、社會變動……所有這些,都屬于西方“現代化”。今天,西方已經普遍完成了現代化,現代西方國家都是現代國家,但文明的多樣性卻沒有消失,相反,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即使在“西方”國家范圍內,情況也是這樣。
首先,現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我們知道英國用和平漸進的方式自我改變,法國則長期采用革命的暴力;德國走了另一條路,這使它在很長時間里被視為“另類”。美國的情況又有不同,它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需要先獨立才能再發展。
其次,各國的制度是不同的。就拿人們關心的選舉方法來說,英國人采用“領先者獲勝”,美國人發明“選舉人制度”,可是兩者都背離“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而這個原則據說是民主制度的出發點。說到“三權分立”,真正在實踐中遵循“三權分立”的只有美國一個國家,因此,把美國的制度說成為“普世”,就如同把伯里克利的雅典說成“普世”一樣。經濟和社會制度就更不同了。
最后,西方國家在它們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變換道路與制度,比如:英國從自由放任到福利社會,法國從革命道路轉向改革;美國改變種族歧視的政策,至少在法律上承認了種族平等。這些都說明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內,也會有不同的社會形態,文明的多樣性是一種常態。西方國家尚且如此,那么當現代化的浪潮沖向非西方地區時,現代化的多樣性就更加明顯了。
“回歸”意味著文明的多樣性再次呈現
文明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是市場經濟,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令整個世界大惑不解;而美國那種以美元霸權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有幾個國家可以復制呢?所以我們說:多樣性是成功的保證,每一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尋找自身發展的道路,恰恰是現代文明的特征。
可是,所謂的普世主義只承認單一性,不承認文明發展的多樣性,福山說:歷史終結了,人類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這個邏輯在黑格爾那里就有了,不同的是:在黑格爾那里,盡頭是普魯士;在福山這里,盡頭是美國??墒沁B美國自己都還沒有走到歷史的盡頭,它還在不停地變;人類又如何走到了盡頭?
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注意:在20世紀現代化進程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幾乎都是人類古老文明的核心區:埃及、伊朗、土耳其、印度、俄羅斯、中國、墨西哥、巴西……它們的發展成就斐然。亨廷頓顯然注意到這個現象,因此他不認為歷史會因為冷戰的結束而終結,相反,他認為古老的文明正在復蘇,因而提出了“文明沖突”論。
但是,文明的多樣性是不是意味著必定沖突、而沖突又意味著你死我活?為什么不能如中國古代哲人所領悟的那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或者如中國諺語所指出的那樣:“和氣生財”“和為貴”?在中國人看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現代世界容得下多種多樣的現代文明。經過一百多年的現代化努力,古老的文明獲得了新生,它們恢復了信心,找到了自我;曾經被西方霸權扭曲的文明之間的不平等關系,現在重新被扭轉。亨廷頓說:這是“文明的沖突”;我說:這是“文明的回歸”。“回歸”意味著文明的多樣性再次呈現,文明間的關系重新平等;“回歸”也意味著人們更多地思考古老文明的現代意義,用傳統的智慧去解決現代問題,比如:人與自然的關系,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個體與群體的關系,自由與約束的關系,等等。
?。ㄗ髡撸哄X乘旦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