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6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5%和10.8%,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5和4.8個百分點。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政協開幕會上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去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國內生產總值超過74.4萬億元,年增長率達6.7%的漂亮“答卷”,圓滿地完成了年初設定的各項經濟社會預期目標,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面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發展任務繁重的國內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科學決策,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經濟總體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積極成效,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燦爛。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初步核算數據,2016年四個季度的GDP同比分別增長6.7%、6.7%、6.7%和6.8%,經濟運行非常平穩。年度GDP增長6.7%的數值,完全符合全年增長6.5%—7%的預期目標。縱向比較看,這個6.7%,是在我國經濟規模已經接近11萬億美元情況下實現的,雖然增速比過去兩位數高速增長時低一些,但實際增量已遠超過去,這一成就的取得十分來之不易。橫向比較看,6.7%的增長速度依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之錨”“動力源”。
從其他指標看,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特征更加明顯。一是就業形勢“穩”。截止到去年12月份,全國就業人員達到7.76億人,比2015年末增加了152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連續4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就業保持了總體平穩的態勢。二是居民收入“穩”。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8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6.3%,高于人均GDP增速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高于城鎮居民0.4和0.6個百分點,兩者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三是物價漲幅“穩”。去年全年CPI上漲2.0%,漲幅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完全處于價格平穩運行的合理區間。
與此同時,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進”的態勢明顯。2016年服務業增加值在全國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這一比重達到51.6%,比2015年提高1.4個百分點。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農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優化升級,工業結構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在不斷升級換代,新產業新產品的快速演進成長。2016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5%和10.8%,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5和4.8個百分點。需求結構也在加快優化升級。去年全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2.4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驅動過于依賴投資的局面有所改變。養老家政健康消費、信息消費、旅游休閑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教育文化體育消費等消費熱點正在加速形成,尤其是網絡消費、電子金融等消費新業態方興未艾,經濟增長的韌性顯著提高。
此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正在加快形成,創業創新的浪潮孕育著強大的經濟內生動力,“好”的特征日益凸顯。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數據,2016年全國新登記企業553萬戶,比上年增長24.5%,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5萬戶,明顯高于前兩年,掀起了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的新高潮。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成功交會對接、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使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涌現和應用,科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在不斷加強,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正在穩步提升。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多變,影響全球經濟運行的“黑天鵝”事件可能在2017年會有所增加,而國內經濟的供求結構矛盾依然突出,經濟金融風險加速累積,經濟下行壓力不可小覷。當然,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突出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作用,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夠向著提質增效、量增質優的方向穩步前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就一定會更加光明!(中央黨校經濟學部 周躍輝)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