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跨越關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而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則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跨越關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而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則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體系健全與否決定資源配置效率高低、關系發展質量優劣,這已為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經驗所證明。當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亟須進一步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現代市場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左右時,消費者開始從追求數量消費轉向追求品質消費,消費升級加快。中國消費者協會最近發布的《品質消費與消費者認知調查報告》顯示,有51.7%的受訪者認為品質消費最重要的是“質量”。這提示我們,應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應性。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買方市場條件下,需求向更高層次升級將引領產業邁向中高端,促進國民經濟質量提升;消費者自主消費和“用腳投票”選擇機制,將迫使企業推進產品和服務質量變革,爭創名優品牌,以完成決定企業命運的“驚險跳躍”。
現代市場體系推動經濟發展效率變革。市場競爭最根本的是效率競爭,效率就是生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機制會有效激勵企業技術進步,進而推動整個經濟的技術效率變革;要素自由流動機制會引導各種資源向優質產業、企業和產品集中,進而推動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變革;市場“看不見的手”與政府“看得見的手”的有機組合會形成強大的制度優勢,推動整個經濟的制度效率變革。技術效率、資源配置效率和制度效率變革,將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現代市場體系推動經濟發展動力變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選擇機制會引領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方向,形成創新的需求導向;資源配置機制會推動創新要素在全國和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向創新領先者和創新高地集聚,不斷提升創新的效率和效益;收入分配機制會激發創新者的創新活力,使一切創新源泉得以充分涌流;共建共享機制會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形成全社會創新合力。
現代市場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必要條件是市場機制有效,這就需要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一是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強產權保護,塑造充滿活力的多元微觀市場主體,實現市場充分競爭。二是堅持和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消除不必要的壟斷壁壘,實現市場準入暢通。三是堅持和完善開放競爭的市場規則,協調推進城鄉市場和區域市場整體發展,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協調推進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整體發展,實現市場開放有序,實現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四是加強市場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使二者有機結合,有效調節市場運行,實現市場秩序規范。
確保市場機制有效,必須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和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持續瘦身健體,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二是深化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特別是深化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價格作為資源配置信號器的功能。三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作者 黃泰巖 為中央民族大學校長、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會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9日 07 版)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