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從嚴治黨迫切需要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為重點,切實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能否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是檢驗和區別真假社會主義的試金石,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性質宗旨,堅守人民立場,對于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義。
1.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力量源于人民。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首先體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源泉上。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沒有變,也不會變。
長征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應該是紅軍將士們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這種信仰和宗旨意識成了支撐他們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強大精神支柱。堅定的信念支撐著偉大的行動,在行動中,紅軍將士慢慢領悟了馬克思主義是以爭取人類的解放和幸福為終極關懷的價值目標,于是他們找到了奮斗方向,發現了人生的價值,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勇于戰勝任何艱難困苦,成就了偉大的長征。共產黨員和紅軍將士就是這樣始終植根于人民、依靠人民,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為什么能夠繼續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關鍵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是正確的。說到底,就是我們黨弄清楚了“為什么人的問題”,即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這一思想路線的問題,以及實踐了“如何為的問題”,即通過這個政治路線,依靠人民群眾為自身而謀利益。抗戰時期,烽火連天,我們黨與人民群眾“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黨需要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相信黨,我們黨的發展壯大是以人民群眾為基礎的,人民翻身做主、民族解放獨立同樣也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人始終帶頭踐行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1937年毛澤東致信其表兄文運昌,告訴他不要來延安工作,信中說:“我們這里僅有衣穿飯吃,上自總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為我們的黨專為國家民族勞苦民眾做事,犧牲個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無薪水”。寥寥數語,真實生動地反映了我們黨人的宗旨意識和清廉作風。
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為何能打敗強大的國民黨?在1945年黨的七大閉幕詞中,毛澤東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號召全黨:“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本來預計5-8年才能完成的解放戰爭,不到3年就勝利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們黨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靠的是“人心所向”,靠的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力量。
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而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推動黨的事業不斷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堅持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人民群眾期盼什么就努力實現什么、人民群眾擁護什么就始終堅持什么、人民群眾反對什么就堅決改進什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煥發出蓬勃生機活力,展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
中國共產黨人最大的信仰是人民。無論是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時期,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真心實意地依靠人民群眾,為著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人民的幸福,付出自己的汗水、熱血甚至生命,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2.堅決防止和消除脫離群眾的危險。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特別是在黨長期執政的條件和環境下,如果手中的權力使用不當,脫離群眾、損害群眾利益特別是腐敗這一最大威脅就極易發生。這種現象的嚴重后果,已經被歷史和現實的許多慘痛教訓所證明。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后,最重要的問題是管理問題”,“這也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其核心思想是如何防止管理人員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確保已經建立起來的新的生產關系能夠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否則,社會主義的性質就有可能受到損害甚至變質。他一再告誡全黨:“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顯然,毛澤東是把黨和國家政權中脫離群眾、特權階層形成,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蛻化變質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預見,被蘇共垮臺、蘇聯解體的歷史悲劇所證實。
今天,在我們黨內最危險的不僅是“金錢腐敗”,還有“特權腐敗”。如果黨內信念渙散、組織渙散、紀律渙散、作風渙散,最終不僅不能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而且可能嚴重脫離人民群眾。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不僅暴露出他們在經濟上存在嚴重問題,而且暴露出他們在政治上也存在嚴重問題,教訓十分深刻。這些問題嚴重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嚴重破壞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嚴重損害黨內政治生態和黨的形象,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全面從嚴治黨迫切需要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為重點,切實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3.解決好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黨同人民群眾關系這一重大歷史性課題。1945年7月,毛澤東在延安與黃炎培談話時提到了著名的“歷史周期率”,他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而人人負起責來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根本途徑。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戰略部署,《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將在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實踐中,發揮出基礎性、保障性的作用,使全黨能夠更好地踐行黨的宗旨,更切實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是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準則》突出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黨內民主等內容,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有效的黨內思想教育,為全面從嚴治黨筑牢政治根基。重新修訂的《條例》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明確監督的重點對象,規定不同層級的監督方式,致力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完整的監督架構,充分體現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的特點,給黨內監督再添利劍,使黨內監督體系進一步完善,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親民者民亦親之,愛民者民亦愛之”。黨越是保持其先進性和純潔性,就越堅強有力;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就越密切,越是為人民著想,為人民謀發展、謀利益,人民就越擁護黨。堅守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在向群眾學習、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實踐中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才能更加蓬勃發展。
(本文是福建省社科規劃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文化自信’在中國發展道路中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研究”[項目編號:2016JDZ015]階段成果)
(作者:蔡毅強 朱志明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