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政府作用須臾不可或缺,但是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并不可行。只有同時發揮好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作用,才能調動京津冀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
核心要點:
■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黨中央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本目的在于發揮京津冀的戰略帶動作用,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為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既是優化我國生產力布局和空間結構的關鍵一招,也是打造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的點睛之筆。
■ 續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篇章,要求高、任務重。解決好各種舊矛盾、新問題,寫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篇大文章,需要我們朝不待夕苦干實干,既打好攻堅戰,又打好持久戰。
■ 疏解非首都功能,決不是簡單的企業搬遷和生產力平移,而是立足各自資源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取得1+1+1>3的協同效應。
■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政府作用須臾不可或缺,但是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并不可行。只有同時發揮好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作用,才能調動京津冀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
■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應下大力氣消除各種隱形壁壘,下決心破除限制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盡快建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制度體系,切實把京津冀打造成區域體制機制創新高地。
“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明確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他語重心長地說: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事關發展全局的大戰略。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黨中央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本目的在于發揮京津冀的戰略帶動作用,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為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當前,我國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區域發展不平衡矛盾突出,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相對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而言,京津冀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矛盾最為突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于破解首都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優化提升北京的首都功能,完善以首都為核心的城市群形態,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有利于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對接“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為全國轉型發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作出更大貢獻;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壘,構建開放的區域統一市場,為實現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既是優化我國生產力布局和空間結構的關鍵一招,也是打造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的點睛之筆。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植于時代要求,滿載著人民期盼!
春華秋實,三年有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三年來,三省市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勢,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朝著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目標奮力邁進。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進展順利;交通、生態、產業率先突破取得重要進展,京張、京霸鐵路等重大軌道交通項目加快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更加緊密,產業升級轉移和融合明顯加快;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加快建設,京津冀手機漫游費和長途費取消;市場活力和經濟增長動力得到激發,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京津冀經濟平穩運行,連續三年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京津冀各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聯動熱情,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新首都經濟圈揚帆起航,一幅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畫面在華北大地上悄然出現。
續寫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篇章,要求高、任務重。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新局面,到2030年要基本形成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當前,舊的體制機制痼疾尚未完全化解,新的矛盾和問題又紛至沓來。比如,統一市場體系建設如何讓三地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互聯互通?又如,中關村、濱海新區、河北的各類工業園區如何合作形成新的增長極?再如,如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讓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解決好這些舊矛盾、新問題,寫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篇大文章,需要我們只爭朝夕苦干實干,既打好攻堅戰,又打好持久戰。
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造成北京人口過度膨脹等問題的根源是北京集聚了過多的非首都功能。繼續按老路走下去,不僅會使北京發展“山窮水盡”,而且有損首都形象。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首要任務。當前的重點是疏解四類非首都功能: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部分第三產業,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和企業總部。要認識到,疏解非首都功能,決不是簡單的企業搬遷和生產力平移,而是立足各自資源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取得1+1+1>3的協同效應。京津冀各地要抓住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機遇,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進一步調整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加快推動錯位發展與融合發展,創新合作模式與利益分享機制,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進程中實現區域良性互動。著力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使京津冀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區域,在引領和支撐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讓“兩只手”都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政府作用須臾不可或缺。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制定區域發展規劃,通過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手段引導企業和人口進行區位調整,緩解大城市交通、人口、環境等壓力。應當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單純通過行政手段搬遷企業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不可行,即使強行采用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只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考慮市場主體意愿,才能在推動事業發展中做到事半功倍。當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一方面要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更好發揮統籌協調、規劃引導和政策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根據市場主體的選擇來進行資源共享和功能對接,促進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只有同時發揮好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作用,才能調動起京津冀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
在促進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上下功夫。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遠立意,是要通過京津冀這片改革試驗田,闖出一條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路,為全國統一市場建設積累經驗。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把國家層面的重大舉措與京津冀地區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改革措施,下大力氣消除各種隱形壁壘,下決心破除限制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盡快建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制度體系,切實把京津冀打造成區域體制機制創新高地。在解決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這個“硬骨頭”上,京津冀各級黨委政府要舍得下功夫,以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和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為重點,勇于探索區域經濟發展新模式,著力開拓協同發展新境界。特別是要深入推進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進一步發揮中關村科技園、天津自貿區等先行先試平臺的輻射帶動作用,探索區域統一的金融投資、產權交易、創業就業等政策,帶動協同發展不斷深化拓展。
青山座座皆巍峨,壯心上下勇求索。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工程浩大,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們要有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面對歷史賦予的機遇,無論未來征程上任務多么艱巨,無論形勢多么復雜,只要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更加自覺地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更加主動地從協同發展中謀劃改革發展,就一定能寫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篇大文章,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留下光彩奪目的一頁。(景 平)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