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入開展綜合改革試驗,積極推進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與黑龍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東北地區的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與路徑,應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堅持“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而建立高質量的供給體系。
第一,加快推進去產能。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多措并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改變“原、初”字號產品主導的單一結構。通過主動壓減、轉型轉產、國際合作等多種途徑,化解煤炭、鋼鐵、建材、房地產等領域的過剩產能,壓縮低效低端產能。推動龍煤集團、阜礦集團、吉煤集團等煤企深化改革,妥善解決廠辦大集體等歷史遺留問題,推進國有林區林場和農墾改革。深化國際產能合作,鼓勵資源開發、冶金、農產品與木材加工等領域產能“走出去”。積極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工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建設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示范園區及示范基地。
第二,有效化解庫存。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打造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為主軸的東北城市群,加大戶籍制度改革,轉移農村剩余人口,完善交通和公共服務設施,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優化住房供應結構,降低購房成本,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置業,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化解房地產庫存。
第三,切實落實去杠桿。加強金融機構杠桿管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嚴格控制政府債務,通過直接融資以及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等綜合方案,有效防控和化解企業過高杠桿率。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實施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完善信貸支持政策,加大對工業重點領域企業的支持,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矛盾,鼓勵工業企業直接融資。
第四,全力推動降成本。以金普新區、哈爾濱新區、長春新區、沈陽為試驗區,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的許可事項,制定東北地區統一的市場監管規則,建設“法治東北、信用東北”。深入開展綜合改革試驗,積極推進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與黑龍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切實幫助企業降低企業稅費、制度性交易成本、社會保險費負擔以及降低企業財務、電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在東北地區開展輸配電改革試點,鼓勵沈陽、大連、鞍山等開展電能替代試點。
第五,補齊區域發展短板。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完工北京至沈陽等高鐵,加快建設扎魯特至山東等特高壓通道。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東北貧困地區開展水電、礦產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落實東北地區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培養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基地,推進沈陽、長春、哈爾濱建設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示范基地,支持東北地區建立大數據中心和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完善創新保障體系,支持建設各類創新平臺。圍繞主導產業,補齊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和技術等短板,提升配套能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呼倫貝爾、錫林郭勒、三江平原等重點森林、草原、濕地保護,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作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王成金)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