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旅游+”代表新的經濟形態、新的生活形態、新的社會組織和新的先進生產力。推動旅游業加速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拓展旅游產業面,拉長旅游產業鏈,形成現代旅游產業集群。
“預計2016年我國旅游直接就業人口總數約為2820萬,直接和間接旅游就業人口總和約為7974萬人,對全國就業的綜合貢獻率為10.25%。”國家旅游局日前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統計數據報告及下半年旅游經濟形勢分析》顯示,旅游業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繼續領跑國家宏觀經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旅游業正成為我國創業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旅游+”釋放出的“洪荒之力”正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政策的助推器。
旅游+一產帶富一方百姓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提出,“旅游+”代表新的經濟形態、新的生活形態、新的社會組織和新的先進生產力。我國正在繪制的全域旅游藍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推動旅游業加速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拓展旅游產業面,拉長旅游產業鏈,形成現代旅游產業集群。”
旅游與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的融合發展,讓傳統產業收獲了新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讓一方百姓的腰包鼓了、精神更充實了,這樣的例子在國家旅游局評定的兩批“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中比比皆是。
今年暑期,作為第一批“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的浙江莫干山國際鄉村旅游集聚區洋家樂天天爆滿,老板們忙得腳不沾地,也笑得合不攏嘴。德清縣旅游委員會副主任楊國亮自豪地說:“鄉村民宿一般是以農民利用自有閑置住房經營為主導。而洋家樂業主除外國投資者,也吸引了大批國內文化創意和設計專業人才。”蓬勃發展的旅游業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問題:原來幾乎無事可干的五六十歲大叔大媽們,現在成了洋家樂的服務員、土特產的推銷員;原來漂泊在外的80后、90后大學生回到鄉村,成了創業的主力軍。2015年,全縣以洋家樂為代表的特色精品民宿實現稅收2000余萬元。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的篁嶺民俗文化村是第二批“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之一。就在幾年前,這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徽州村曾一度面臨衰落的困境,開發旅游業讓這片古村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篁嶺創新探索通過產權收購、搬遷安置方式,保持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原真性的篁嶺模式,采用公司+農戶形式,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社,將農民土地進行流轉,利用梯田打造四季花谷、奇異瓜果園,與農戶共同開發觀光農業;同時,通過訂單農業形成經營產業鏈條,讓農戶真正融入產業項目,足不出村就能掙錢。
旅游+二產帶動一地轉型
旅游與采礦業、制造業等第二產業的結合,更成為很多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改寫了城市的“命運”。
在山東淄博市淄川區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高大的煙囪、破舊的廠房、銹跡斑駁的機器、保存完好的老瓷廠遺跡隨處可見,還擁有大師村、手工體驗區、酒吧餐廳……歷史和現代、傳統和創新在這里巧妙地結合。作為老工業區,如何讓工業文化得到傳承、激活文創產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發展?淄川區提出,以陶瓷、琉璃等工業文化為特色,發展以陶琉制作、旅游展覽、游樂體驗等為主要內容的工業旅游。創新的思維讓淄川迎來了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也讓地區的轉型升級之路變得更加平坦。
在“石油之城”大慶,近年來隨著龍鳳濕地、黑魚湖生態園、金河灣濕地等一批濕地公園的崛起,昔日“油城”正朝著“游城”轉變。5月22日,第九屆中國(大慶)濕地旅游文化節啟動當天,2016年首班旅游專列開進大慶,500名來自內蒙古和省內的游客走進這座“百湖之城”,感受生態旅游的魅力。據了解,在濕地旅游文化節等系列品牌活動的拉動下,全市旅游市場主體發展迅猛,僅是連續舉辦九屆中國(大慶)濕地旅游文化節一項,就為城市創收300多億元,拉動相關產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推動了全市“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轉型。
旅游+互聯網二次創業進行時
2006年以來,旅游業經歷了互聯網化和移動互聯網化兩大浪潮。在動態的發展環境中,一些創新性企業緊跟技術浪潮,實現了對原有商業模式的更新、改進與替代,成為資本的新寵兒;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旅游+互聯網”也為傳統旅企轉型提供了契機,傳統旅企和互聯網公司都在全力進軍在線旅游,完成“二次創業”。
李金早在總結2015年旅游產業的發展概況時指出,全國旅游投資呈現出六大特點,其中就包括在線旅游投資持續升溫,“旅游+互聯網”進程加快;大型集團企業加速進軍旅游業,跨行業投資顯著增長等。
中國旅游研究院旅游創業創新課題組副研究員吳麗云分析,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在線支付和大數據等技術的創新發展,推動了在線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借助技術、平臺、數據和分享,為滿足游客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需求提供了幫助。
“廣泛出現的旅游業態創新,涵蓋了從經濟型酒店、精品酒店、在線度假租賃等酒店業態,到餐飲O2O、在線用車、O2O購物、OTA、互聯網演藝等多個業態,覆蓋了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要素行業。”吳麗云說,旺盛的旅游消費需求和龐大的市場基數將進一步吸引各類資本轉向旅游業尋找新商機,房車營地、郵輪游艇、健康養生、低空旅游、戶外運動、老年旅游、鄉村旅游等旅游產品將成為資本追逐的重點,出境游、旅游互聯網金融、親子游、C2C旅游等在線旅游新業態也將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為加快實施“旅游+互聯網”戰略,迎接旅游產業2.0時代,國家旅游局今年將推動多項重點工作:辦好2016年“旅游+互聯網”大會,推進實施一批“旅游+互聯網”重大工程,鼓勵大型互聯網企業進軍旅游業;召開全國旅游信息化工作會議,推進旅游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設,推進12301國家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旅游信息化標準建設,加快飯店、景區、旅游電子商務、旅游地理信息等一批信息化標準編制工作;完成國家旅游產業監測與應急指揮平臺一期工程,推進各級旅游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提升旅游應急指揮能力;完成國家智慧旅游景區建設導則和景區電子門票管理導則兩個標準制定,推進智慧景區建設。
創業創新,旅游業能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旅游創業創新工作目標是,貫徹落實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部署,將旅游創新創業與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提升創業創新在促進旅游業發展中的貢獻比例。到2020年,形成一批不同類型的旅游創業創新示范園區,孵化培育一大批旅游“雙創”企業,造就一批全國旅游“雙創”明星,讓創業創新成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在創業創新這片熱土上,“旅游+”書寫了一個個帶動農民脫貧、帶動地區轉型“蝶變”的故事,旅游產業創業創新永遠在路上。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