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提出和人們對旅游產品需求的日益旺盛,旅游產品的創新呈蓬勃之勢。變革、創新使旅游產品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也給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和任何事物的變革過程一樣,旅游產品在創新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提出和人們對旅游產品需求的日益旺盛,旅游產品的創新呈蓬勃之勢。變革、創新使旅游產品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也給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和任何事物的變革過程一樣,旅游產品在創新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創新雖然要打破一些舊條條、舊框框的約束,但也不是隨心所欲、盲目隨意的代名詞,它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旅游產品作為一種公共性、公益性非常強的產品,和周圍的事物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些關系直接影響到產品創新的成功與否,必須認真處理好。
一、旅游產品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哄而上,無序發展。現在,各地開發旅游產品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這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旅游的發展,旅游的產業地位、社會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旅游產品得到空前豐富,另一方面也帶來一些問題,全國重視旅游,各地不顧條件、不講基礎,一哄而上地發展旅游,使旅游發展、產品創新存在著無序發展之憂。
盲目追新,不切實際。不少旅游產品在創新發展過程中,盲目追求高大上、新奇特,走上了脫離實際之路。一是與發展的需要相脫離。如有的景區,核心資源本有限,但動輒要幾平方公里、幾十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輕說是盲目追大,重說是圈地運動。二是與旅游發展的內在規律相脫離。有的景區,不管體量大小,也不管接待量、游客容量多少,都把進出通道修得寬之又寬,表面氣派,卻忘了“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旅游意境。三是與游客的需求相脫離。有的賓館標新立異,只追高檔,搞得電視打不開,龍頭不會用,網絡上不去,這種“制造麻煩”的創新起碼不是健康的創新。
隨意粗放,質量低劣。一是產品隨意性強。隨著旅游發展熱的不斷升溫,投資旅游業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投資者原來沒有涉足過旅游業,但因有錢,一邁入旅游業就想“拔頭籌”,爭第一,使得旅游產品中的“拍腦袋”工程增多。二是只重形式不重內容。一些旅游產品只追求形式上的“新”,外表上的“特”,不注重產品的內涵,既沒有“靈魂”,也沒有“骨骼”;既無景區應有的體量,也無景觀應有的美感。有的旅游產品只注意有沒有“存在感”,而忽視了更加重要的服務功能。三是只講速度不講質量。片面追求速度導致產品質量低劣,這既是對游客的不負責任,也是游客投訴增多的重要原因。
二、旅游產品創新應遵循的原則
有序原則。筆者并不是旅游產品創新的反對者,相反,是積極的鼓勵者和熱心的參與者,歡迎各個行業、各界人士都熱心支持、積極參與旅游產品的創新,從而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但旅游產品是一種大眾產品,不是一件自我欣賞的東西,它最終是要進入市場的。凡是進入市場的東西,就要接受消費者的檢驗,就存在一個質量問題。要保證質量,就必須發展有序,管理有序。而發展有序的前提是管理有序。產品可以大家去做,創新可以人人去搞,但是,應有統一的質量標準,統一的驗收程序,統一的管理部門。為此,必須拋開部門利益,樹立全局觀念。
美感原則。旅游是一種美的旅行、美的活動,得到的應是美的感受、美的體驗。因此,我們提供的旅游產品不能脫離美感原則,創新不能把美創沒了。美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包括視覺美、聽覺美、味覺美;包括整體美、環節美、過程美、細節美;包括景區景點美、住宿餐飲美、管理服務美。這些都是旅游創新應該關注的事。在產品創新的每一個種類、每一個環節、每一處細節,都應該比過去更美,而不是單獨地為了一個“新”,弄巧成拙,弄美成丑。這種美,不一定就是大紅大綠,五彩繽紛,也并不都是“高大上”。有時,落花更有情,流水更有意。關鍵是要創出“味道”,創出“意境”,讓人感受岀美。
生態原則。生態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旅游安身立命的根本。人類之所以有旅游,首先是生態的吸引。所以離開了生態,旅游產品的創新就必然是敗筆。生態包括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是構成旅游產業的兩大資源,也是旅游產品創新的兩大基礎。產品創新不能以破壞生態,犧牲環境為代價。要樹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通過旅游開發、產品創新,只能使山更青、水更綠,環境變得更美,生態變得更好。要尊重自然規律,少搞或不搞“南樹北調,北花南移”之類的事,既勞民傷財,又破壞生物鏈。在人文生態方面,要尊重歷史,尊重風俗,歷史可以再現,但不能篡改;風俗可以利用,但要還原真實。
集約原則。集約原則應該是我們辦一切事情的出發點,旅游產品創新亦然。但在這方面,旅游開發包括產品創新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受錯誤政績觀影響,想一口吃成胖子,把一個地方能開發的旅游資源都去開發,造成產品低劣,資源浪費。二是一哄而上,都搞旅游,爭搶資源,同樣造成資源浪費。三是貪大求洋,盲目追高。旅游產業是個創意無限的產業,但也是個資源依托型的產業。旅游資源,有的可以創造,有的不能再生。“留有方寸地,留給子孫耕”。老天爺、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資源,不能被我們一代人用光,更不能糟蹋,也得想想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所以旅游開發、產品創新,一定要堅持集約、節約的原則,做到有智慧、有眼光、有計劃、有節制、有余地。要因地制宜,因項制宜,看準項目,講求效益,講求質量,力保成功。不能借旅游發展之名,行占有資源之實。
協調原則。協調是旅游產品建設、更是旅游產品創新應該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旅游產品不管是大還是小,不管整體還是局部,都存在協調問題。協調貫穿于產品的全過程、全方位。這個問題解決得好與不好,關乎產品的品質品位,甚至關乎開發創新的成功與失敗。協調包括環境的協調,一個旅游產品,不管是大是小,都要和它所在的環境相協調,在用材、色彩、風格等方面與環境相近相似。主題的協調,在文化主線、建筑風格、景觀組成等方面,都要和產品所反映和表現的主題相協調。風格的協調,產品風格要與產品所反映的歷史、所處的環境相協調,局部風格要與整體風格相協調。
特色原則。“創新有成,在乎品位,品位之道,在乎稀有”。什么叫創新,雷同不是創新,抄襲更不是創新。創新就是創別人沒有之新,創別于常規之新,創形式內容之新,創世上唯一之新,這就是特點。一個旅游產品,不管是什么立意,不管是什么類型,不管多大體量,在符合旅游產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必須做岀特色。這種特色,有的是整體的,有的是局部的;有的是物質形態的,有的是文化形態的。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只要做岀特點,反映特色,做到精致,甚至唯一;遵循規律,善于改變,高出其它,這種創新就是成功的。
三、旅游產品創新需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創新與標準的關系。中國的旅游特別是旅游產品主要是靠標準進行建設和管理的,這也是中國旅游發展的一大特色。幾十年來,國家和省級層面制訂了許多旅游產品標準。正是有了這些標準,使旅游發展和產品建設有了準繩和規范,也正是有了這些標準的引領,我國旅游從一個旅游小國弱國發展成為旅游大國強國。旅游標準在我國旅游發展史上功不可沒。旅游標準固然重要,但固守標準,一成不變,創新將無從談起。這里就出現了創新與標準的關系問題。怎樣處理好這對矛盾?筆者認為:一是要敢于突破標準。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我國旅游的各類標準,是在旅游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制訂和完善的,有的標準已經沿用了幾十年,里面的內容、要求有的已不適應現在的需要;再則,過去旅游產品單一,現在新出現的一些旅游產品并沒有標準,對于這些,就要敢于突破。二是不能完全拋開標準。創新可以突破某些標準,但也不能無視標準。完全按照標準來,循規蹈矩,不叫創新,完全拋開標準,另搞一套,也不是創新。旅游產品,既要有創新,也要有標配。比如,景區要有游客中心、旅游廁所、休息設施這些標準設施。三是要盡快完善標準。制訂標準的單位要根據旅游發展的情況和游客的需求,對過時的標準及條款進行修改完善,對新出現的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制訂新的標準。
2.創新與堅持以人為本的關系。旅游產品是為人即游客服務的,所以創新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個前提,切莫把人本化給丟了。以人為本,筆者的理解就是做到滿足需要、簡單、方便。一是滿足需要,就是要滿足人的生理、生活、審美等需要。例如,現在大部分的賓館酒店沒有曬衣設施,只提供洗衣服務,這當然也需要,但試想,有多少人會把衣服拿給酒店洗?多花錢不說,主要是擔心不衛生。創新就可以從這些不人性化的東西下手,賓館房間應有曬衣設施,特別是度假型、養生養老型、體育運動型的景區和賓館。二是簡單,怎么簡單怎么弄,越簡單越好。旅游產品是一種大眾產品,要簡單好用,大家都能接受,都會使用。就像相機,當初搞得很復雜,很專業,所以它只能為少數專業人士所接受、所擁有。后來發明了“傻瓜”相機,大家都會用,于是相機走進尋常百姓家。再后來,它跟手機結合在一起,成了每個人的隨手之物。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但是這個簡單道理并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有的旅游產品,一味追求新奇特,追求高大上,搞得游客看不懂,不會用,甚至接受不了。比如,有的賓館網絡上鎖、電視機打開程序復雜、水龍頭搞得奇奇怪怪、抽水馬桶過于現代化,雖豪華高檔,游客卻高興不起來。三是方便,一眼看到,信手拈來。比如,入住賓館,許多事情都靠電話聯系,但許多賓館查電話號碼要翻厚厚的一本服務指南,這就不方便。應該把最常用的號碼單獨標示出來貼(放)在最顯眼處,或者搞全國賓館服務統一號碼,實行一站式服務,任何服務一個電話全能解決。
3.創新與大眾審美習慣的關系。一般來說,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絕大多數人是有同樣的標準和感受的。對美和丑的感知,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受一種文化的長期熏陶,在人的頭腦里形成的印象、形象和領悟,轉而成為一種大眾的共知和共識。當然,美和丑也有時因人而異,一些特殊人群和大眾的審美觀是不同的。旅游產品是一種大眾產品,是為廣大游客服務、享用的,所以旅游產品的創新要符合大眾的審美要求,不能為了“新”,或迎合少部分人的審美要求,而過分地追新獵奇,不能過于生癖,更不能搞玄學。比如有的雕塑、小品搞得過于抽象,游客看不懂。有的景區,本是反映本土文化的,卻搬入一些西方的東西,不但在文化上不協調,也不符合中國大多數人的審美習慣。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