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有益探索務實發展
南陽日報記者 郭天強 孟新生
特約記者 王冬安
?。吃碌男乱?,春意盎然。穿行在鄉間,總能看到一片片火熱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場面。
在新野縣城郊鄉袁莊社區,一棟棟聯戶住宅紅頂白墻、整齊劃一,每套房子都分上下兩層,建筑面積200多平方米。小區水、電、路配套完備,廣場、游園、便民服務中心、敬老院、幼兒園等基礎設施均已納入規劃。走進村民李改明家,一樓是車庫、廚房、餐廳、客廳、衛生間,二樓是臥室,整套房屋功能齊備、分區合理。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袁莊新型農村社區示范點。新野縣委主要領導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新型農村社區示范點,全縣開工建設的已有9處。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新野以群眾為主體,因村制宜,充分發揮廣大干群的積極性,對一系列課題進行了初步探索,沖破了一些“瓶頸”制約。目前,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因村制宜 探索路徑
新野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起步于2010年,在此之前,他們立足農業大縣的實際,主要以新農村創建的村容整治為重點,但總體來看,成效不太明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為此,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經過深入調研,形成了一致意見,決定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抓手,推動全縣的新農村建設。
城郊鄉袁莊社區建設始于2011 年3月,今年春節前,已有80戶村民喜遷新居。城郊鄉鄉長徐成旺說:“這樣的進度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料!”
袁莊社區首批遷建的是11 組后莊村民。后莊地處白河灘涂,每年汛期,村民都有洪水之憂,搬遷意愿強烈,而且村民一直有種植大棚蔬菜的傳統,經濟條件較好。村民張坤告訴記者,他種了6個大棚,正常年景,一年有三四萬元的純收入。袁莊社區已入住107戶,待年底二期工程500余戶入住后,可騰出耕地650畝。
與袁莊依托土地增減掛鉤政策新建社區不同,新甸鋪鎮宋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以“空心村”治理為契機開展的。近年來,通過上學、參軍、務工、經商等途徑,許多村民紛紛外遷定居。宋莊5個自然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空心”現象,尤其是前郭莊和后郭莊,兩個自然村總共住了60戶村民,村莊占地卻多達190畝,村民居住散亂,出行困難,破棚爛院四處可見,自來水無法入戶,嚴重影響群眾生活。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前、后郭莊的拆舊建新可節約耕地150畝。
前高廟鄉東高營社區則利用土地整理項目,對村北的坑塘和廢棄地進行整理,把整理出來的土地交給開發商,由開發商完善社區的基礎設施,并與農戶簽訂建房合同。棉花莊、宋莊等社區的建設同樣呈現出各自獨有的特色。
目前,新野縣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初步形成了“遷村并點”、“空心村治理”、“老村改造”和“集鎮融聚”等4種類型,開局良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