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互聯網+”成為中國互聯網最火一詞。結合阿里商學院和淘寶大學等專業培訓,迅速打通企業電子商務的通道,帶動傳統行業從采購到銷售的轉型升級,為企業實實在在地謀利益。
近日,“互聯網+”成為中國互聯網最火一詞。李克強總理特別提出:“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已寫進今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納入了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事實上,“互聯網+”正給中國社會帶來新一輪巨大的淘金機會。
現實情況
“互聯網+”正在悄悄進入我們的生活
其實,“互聯網+”正在悄悄進入我們的生活,而未來互聯網也將像水電一樣讓我們無時無刻離不開它。回想下,我們一天有多少時間被“捆綁”在智能手機承載的“移動互聯網”上,6個小時、10個小時……還是更多?
“吃完飯,總要愣會兒神。我打開手機,先給自己的手機充值交了費,再回復了幾封工作郵件。然后在1號店買了我最喜歡的泰國椰子水和家里要用的一些日用品。抬頭一看,不到半小時。我又拿起手機,準備找個電影。忽然感覺到,科技再這么發展下去,我的很多事,不用下床就可以完成了”。白領小范這樣說。
“我這次準備年報,非常繁忙,但也沒有開過電腦,到辦公室也是用手機審批、改稿子,回到家也是這樣,一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有六、七個小時。”一位上市公司CEO如此真切地感受著“互聯網+”帶來的種種變化。
復星國際CEO郭廣昌在致股民的一封信中稱,移動互聯網因為使用者規模巨大、隨時隨地應用、還將與迅速發展的物聯網連接,已經快速深刻地改變周遭的一切。“我們確信移動互聯網將使中國的市場一開始就站在與美國市場同樣甚至更大的地位;移動互聯網會在很短時期內逼迫每個傳統行業找到在深度融入移動互聯網或者與移動互聯網徹底無關之間做零和選擇,每個行業都將被迫找到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終極生存之道 ”。郭廣昌說。
華泰證券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王禹媚如此預見“互聯網+”帶來的變化,互聯網重構的不僅僅是商業模式,資本流向和估值方法,更是人心,這是重構的三次方,將重構出互聯網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互聯網重構之后,中國將迎來繼人口紅利后的下一個紅利——大數據紅利,引領世界互聯網體驗升級潮流。可以樂觀的預計,如果說制造業的中心在德國,創新的中心在美國,那么下一代互聯網數據&服務的極致中心在中國。”
產業轉型
“互聯網+X”讓傳統產業“發新芽”
在人們抿著嘴暢想著未來生活的場景時,一場轟轟烈烈的產業轉型也在進行中,“互聯網+”的過程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過去十年,這一過程呈現“逆向”互聯網化的過程。《互聯網+研究報告》列舉了將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比如零售業、批發業、制造業、外貿、金融、農業、物流,顯然絕不止這些行業,互聯網+X,X將趨向于無窮大,會給我們帶來無限想象。《互聯網+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去十年,我們看到,作為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互聯網經濟,極大地擴大了消費需求和新的基礎設施投資。
報告指出,互聯網與零售業的結合促進了電子商務統一大市場的形成,釋放了龐大的內需消費潛力,并推動我國流通業在覆蓋地理范圍、覆蓋人群上的跨越式發展。同時,得益于交易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革命,流通業的效率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互聯網+商業”
“互聯網+批發業”將帶來產業集群線上轉型。當傳統批發市場遇上互聯網就催生了“在線產業帶”這一新型業態。在線產業帶是傳統產業帶和專業市場在互聯網上聯網的一種映射和延伸。它匯集生產廠家、渠道商、淘寶買家、消費者、政府、第三方服務商等多種角色,可以幫助賣家提升競爭力,也可以幫助買家直達原產地優質貨源,從而降低整體成本。
“互聯網+”最終將觸角延伸至制造業,實現柔性化生產。互聯網大大削減了產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速了生產端與市場需求端的緊密連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業模式:C2B模式,即消費者驅動的商業模式。C2B模式要求生產制造系統具備高度柔性化、個性化,以及快速響應市場等特性。這與傳統B2C商業模式下的標準化、大批量、剛性緩慢的生產模式完全不同。
《報告》提到,互聯網與外貿的結合,催生了蓬勃興起的跨境電子商務。借助互聯網、現代物流與支付等信息經濟基礎設施,以網絡方式進行交易和服務的跨境貿易活動,就是跨境電子商務。跨境電商推動傳統外貿商業活動各環節的網絡化、數據化和透明化,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
“互聯網+農業”
“互聯網+農業”則讓“老樹發新芽”。互聯網不僅改變了農產品流通模式,催生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繁榮,也推動了新農人群體的誕生。互聯網是新農人的核心基因。這也是新農人區別于傳統農民、新型職業農民的最大不同。正是由于互聯網的賦能,新農人具備了直接對接市場的能力,從而改變了以前農民信息能力薄弱的狀況,從產業鏈的末端開始走向前臺。
“互聯網+金融”
如今最火的“互聯網+金融”,將使得普惠金融夢想成真,醞釀出了近年來炙手可熱的互聯網金融。以2011年央行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為標志,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規范發展的軌道。2013年至今,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P2P網絡借貸平臺、網絡眾籌等新型業態起步,第一家專業網絡保險公司獲批。
互聯網金融從實體經濟而來,有著更好的實體經濟基因。從服務的對象看,互聯網金融更多地服務于中小微企業和創業企業。而創業企業的風險系數與一般企業是截然不同的。
財富升級
“互聯網+”投資將在今明兩年達到高潮
受“互聯網+”概念等利好因素的影響,最近A股市場氣勢如虹,關于牛市的猜想也在不斷展開,而“互聯網+”相關概念股更是如火如荼,帶動創業板指數連創歷史新高。WIND數據顯示,在線旅游、在線教育、智慧醫療、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概念指數在所有概念指數中遙遙領先。
創業板76只超級牛股都是“互聯網+”
今年以來創業板風光無限,截至上周五收盤,創業板指數今年的漲幅達到了57.89%,市盈率更是超過了90倍,一度逼近百倍,部分個股的動態市盈率甚至超過了1000倍。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將目前的創業板估值水平命名為“地球頂”(即地球的最高峰)。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數據系統統計,今年年初至3月24日,創業板中有76只個股漲幅超過100%,除新股外,幾乎都與“互聯網+”有關,包括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汽車等,“互聯網+”正在A股的各行各業板塊不斷發酵。在線教育龍頭股全通教育從年初至今漲幅達263%,總市值達311億元,市盈率達到672倍;樂視網從年初至今漲幅達207%,總市值達到839億元,市盈率達到290倍。
平安證券等多家券商的最新研報均認為,“互聯網+”可能是今年成長板塊最為重要的投資方向。
那么還有哪些“互聯網+”概念股尚未被市場挖掘出來,存在投資機會?華泰證券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王禹媚坦陳,只有真正理解這場“互聯網+”的革命,才能真正享受整場的資本盛宴。
互聯網企業將“收割”傳統壟斷行業
王禹媚首次提出要根據兩類不同行業的屬性,來尋找最有機會在第二代互聯網里勝出的企業。“上升的云和大數據是巨頭生態圈的游戲,BAT早已明了;而向下沉的O2O則帶來大量的新領域龍頭崛起的機會。”
一類是傳統集中度高,龍頭享受渠道壟斷溢價的行業,將迎來互聯網破壞式創新。王禹媚解釋稱,這類傳統行業的領先者享受了渠道壟斷、品牌溢價,行業內公司沒有動力破壞現有平衡。“成功會成為成功者的墓志銘”,互聯網會以降維打擊的方式,消除原有產業鏈的渠道/品牌成本,從而更有效率的把服務提供給需求方。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會對行業形成顛覆,所謂“破壞性創新”和“去中心化”。比如小米、京東、樂視;原行業內企業如參與變革,則會面臨“左右互搏”的尷尬境地,難以成功;而對產業有了解的互聯網企業沒有歷史包袱,反而更有優勢。而經過一輪對傳統廠商的收割之后,在傳統產業站穩腳跟的互聯網公司會形成更高的壟斷,最終誕生千億美元以上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