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但我國網民仍以10歲至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4.7%,60歲以上的網民僅有3.7%。由是,互聯網如何“+”上年邁的老人,就成為了今年重陽節的一個重要話題,并引發了網友的廣泛熱議和討論。
熱議和討論給出的意見很多,也都很好。比如,子女應擔負起“知識反哺”的義務,鼓勵老年人大膽“觸網”,幫助老年人學習和使用先進的通聯設備;相關企業都應照顧到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增加科技產品的便利性,開發更多方便老年人操作的產品;政府也有必要通過政策傾斜,鼓勵企業在老年人互聯網產品方面創新,讓所有公民都能共享這個美好的信息社會;等等。似乎只要做到這些,老人就可以健康、安全地享受網絡生活,融入“互聯網+”時代。
然而筆者所看到的問題卻是這樣的:“我好不容易學會了用電腦上網瀏覽新聞,現在人家都用手機軟件了。我剛剛能熟練地發短信,孩子們都開始用微信了。”這是一位老人的自嘲,也是大多數老人的心聲。“網絡雖好,但網絡詐騙、銀行卡盜刷以及網上售假等現象屢禁不止,讓人望而生畏,我們可不敢輕易上網。”這是大多數老人的心聲,也是不少兒女對老人們的提醒。顯而易見,老年人之所以“觸網”難,除了操作比較繁瑣、技術更新較快等因素以外,還有就是存在于他們靈魂深處的網絡恐懼。
讓老年人群體也享受“互聯網+”時代的紅利,從人文關懷角度可以消解老年人心中的孤獨感,延緩他們的腦力衰退;從消費角度可以增加市場的需求量、刺激更大的消費。但老年群體接觸互聯網的渠道越來越多,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就越大。而對于連那些年輕人都無法避及不安全因素,老年人又豈能應對的了?所以筆者認為,讓老年人走出與互聯網時代脫節的“孤島”,技術幫扶是一方面,產品創新也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則是要消除他們的心理恐懼、確保他們用網安全。
習總書記說:“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而對于老年來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注定不會有生活安全。網絡詐騙、交易支付、偽冒假劣等風險和現象的存在,幾乎可以讓任何一個老年人把“智能”變成“愚蠢”、把“便利”變成“麻煩”、把“享受”變成“絕望”。是的,老年人現在是龐大的消費群體,將來還是龐大的消費群體,但設若不能為老年人上網構筑一道堅實的“防火墻”,他們有憑什么能夠融入“互聯網+”時代?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網絡信息人人共享、網絡安全人人有責”。網絡魚目混雜、混沌不堪的現狀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這既需要網民們“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理性上網、依法上網;也更需要政府職能部門不吝洪荒之力加強網絡監管,規范網絡運營商的行為,嚴懲各種網絡不法行為,確保網民利益不受傷害、網絡安全不受沖擊,共同幫助老人健康、安全地享受網絡生活。(李吉明)
“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一直是民心所盼,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政務服務”既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也是順應民意之舉。
。“互聯網+政務”不但能降低群眾的辦事成本,還提升了政府的辦事效率,真正地方便群眾,更打通了數據上的壁壘,讓群眾從各種“證明”中解脫出來,把服務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征是隨時隨地、快速高效、簡捷方便的數據分享,這種虛擬屬性又無時無刻不指向實體經濟。
11月16日到18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在浙江烏鎮召開。建立可管可用的安全系統,降低攻擊者經驗的可復制性和可操作性,建立革命性的防御能力,是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的重要一環。我們要做好“中國制造+互聯網”,在現有“互聯網+”的實踐經驗上總結推廣,進一步品嘗和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紅利。
有真正地讓“互聯網+農業”為群眾帶來便利和好處,才能為農村電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真正地讓農村電商促農業轉型。
網在手,可辦289項公安業務,我省有了全國第一個省級“互聯網+警務”綜合服務平臺——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http://bsdt.henanga.gov.cn/)。昨天上午,該平臺升級后的“2.0版”正式上線。
在國家針對進出口環節亂收費現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互聯網+國際物流”平臺相繼出現,提供包括海運訂艙、拖車、報關、貨運保險在內的一站式國際物流在線服務,為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物流難題提供了新方案。
很多人就覺得“互聯網+政務服務”就是政務公開,過去出臺法律發布一個文件是以紙制的形式向社會發布,現在變成電子形式了。
這是河南省公安廳深化公安改革、打造“互聯網+警務”模式、“多讓數據跑路,少讓群眾跑腿”的一個縮影。
為充分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暨“互聯網+”電子商務在促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方面的引領作用,7月20日上午,汝州市召開第二屆實施“互聯網+”電子商務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會,安排部署下階段工作,并對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動員全市人民搶抓機遇、奮勇爭先,推動汝州市“互聯網+”各項工作取得更大進展。
河南在2016中國“互聯網+”總指數省級排名中位列第9,鄭州、洛陽、新鄉、南陽4市入圍“互聯網+”指數全國城市100強。
互聯網+智慧物業創新論壇舉辦
四方賓朋、客商集聚在紫荊山公園,文新公司進行現場炒茶,展示信陽毛尖手工炒茶技藝,賓客爭相品嘗春天里的第一杯信陽毛尖新茶。
近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南陽市淅川縣政法系統,利用“互聯網+”開展第一屆“勤政廉政政法單位、政法干警”評選活動,10日內訪問量高達1410000人次之多,不僅響應了黨中央大力發展“互聯網+”的要求,更是在大愛報國的移民精神中注入了渠首百姓評選子弟警的“當家夢”的新元素。
“互聯網+醫療”:惠民功夫在線下 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正式拉開帷幕,省政協委員高弘今年帶來的提案中,希望在“互聯網+醫療”方面有更多的普及,能帶給老百姓更多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