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山貨賣不出,現在特色產品不夠賣,你說互聯網神不神!”河南三門峽市陜州區新橋村農民白春花開心地說。(2016年11月06日 人民網-人民日報)
有句話說得好:“要致富先修路”。的確,只有路好了,才能有利于農產品走出去,有利于新技術、新的生產方式傳進來。隨著互聯網悄然融入農村的生活中,網聊、紅包等被群眾所熟悉的交流方式更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發展的前景。
靠市場宣傳農產品、出售農產品的缺陷性也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越加明顯,區域有限,人流量有限,產品的對比度有限,信息落后產生的產品滯銷,都是傳統農業生產和發展中的難題,讓農產品的銷售之路走得更寬、更遠才能有利于產品的量和價格提升上去,農民搭乘信息化的快車,走互聯網+農業的路子,拓寬了銷售的渠道,也打開了農產品更廣闊的網絡市場。
農民守著好產品買不出去一直是農產品變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關系群眾利益的最后一公里,“互聯網+農業”讓線上線下無縫銜接,不僅僅讓特色農產品走出了大山,也讓農產品的價值有了更大的提升,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互聯網+農業”破開的是一種固化思維,走出的一條農業轉型之路,不但激發了農業農村的內生動力,更有效地統籌了線上線下的農業發展,讓農民富的愿景能夠從夢想照進現實。
讓“網貨下鄉”和“農產品出山”雙向流通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但只有真正地讓“互聯網+農業”為群眾帶來便利和好處,才能為農村電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真正地讓農村電商促農業轉型。(婧藍)
“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一直是民心所盼,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政務服務”既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也是順應民意之舉。
。“互聯網+政務”不但能降低群眾的辦事成本,還提升了政府的辦事效率,真正地方便群眾,更打通了數據上的壁壘,讓群眾從各種“證明”中解脫出來,把服務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征是隨時隨地、快速高效、簡捷方便的數據分享,這種虛擬屬性又無時無刻不指向實體經濟。
11月16日到18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在浙江烏鎮召開。建立可管可用的安全系統,降低攻擊者經驗的可復制性和可操作性,建立革命性的防御能力,是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的重要一環。我們要做好“中國制造+互聯網”,在現有“互聯網+”的實踐經驗上總結推廣,進一步品嘗和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紅利。
網在手,可辦289項公安業務,我省有了全國第一個省級“互聯網+警務”綜合服務平臺——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http://bsdt.henanga.gov.cn/)。昨天上午,該平臺升級后的“2.0版”正式上線。
在國家針對進出口環節亂收費現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互聯網+國際物流”平臺相繼出現,提供包括海運訂艙、拖車、報關、貨運保險在內的一站式國際物流在線服務,為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物流難題提供了新方案。
讓老年人群體也享受“互聯網+”時代的紅利,從人文關懷角度可以消解老年人心中的孤獨感,延緩他們的腦力衰退。
很多人就覺得“互聯網+政務服務”就是政務公開,過去出臺法律發布一個文件是以紙制的形式向社會發布,現在變成電子形式了。
這是河南省公安廳深化公安改革、打造“互聯網+警務”模式、“多讓數據跑路,少讓群眾跑腿”的一個縮影。
為充分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暨“互聯網+”電子商務在促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方面的引領作用,7月20日上午,汝州市召開第二屆實施“互聯網+”電子商務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會,安排部署下階段工作,并對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動員全市人民搶抓機遇、奮勇爭先,推動汝州市“互聯網+”各項工作取得更大進展。
河南在2016中國“互聯網+”總指數省級排名中位列第9,鄭州、洛陽、新鄉、南陽4市入圍“互聯網+”指數全國城市100強。
互聯網+智慧物業創新論壇舉辦
四方賓朋、客商集聚在紫荊山公園,文新公司進行現場炒茶,展示信陽毛尖手工炒茶技藝,賓客爭相品嘗春天里的第一杯信陽毛尖新茶。
近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南陽市淅川縣政法系統,利用“互聯網+”開展第一屆“勤政廉政政法單位、政法干警”評選活動,10日內訪問量高達1410000人次之多,不僅響應了黨中央大力發展“互聯網+”的要求,更是在大愛報國的移民精神中注入了渠首百姓評選子弟警的“當家夢”的新元素。
“互聯網+醫療”:惠民功夫在線下 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正式拉開帷幕,省政協委員高弘今年帶來的提案中,希望在“互聯網+醫療”方面有更多的普及,能帶給老百姓更多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