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互聯網+”,服務“加速度”
——“互聯網+”點亮河南公安便民服務新常態
映象網快訊 (記者 楊會玲 許艷敏)7月28日,在鄭州務工的信陽籍青年小黃收到了一份特快專遞。打開一看,是期滿新換的駕駛證,小黃非常高興。由于駕駛證即將期滿,如果回原籍換領新證,不僅需要請假,還要花幾百塊路費,這讓小黃非常煩惱。后來,通過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小黃輕松解決了問題。
這是河南省公安廳深化公安改革、打造“互聯網+警務”模式、“多讓數據跑路,少讓群眾跑腿”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河南省公安廳積極探索“互聯網+”條件下公安機關密切聯系群眾、切實服務群眾的新途徑、新方法,并于去年11月打造推出了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實現了傳統公安業務工作向移動互聯網的延伸。
治安、交管、出入境、科技、消防等和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諸多警種兩百多項業務,從“人對人”到“鍵對鍵”, “互聯網+警務”,正在成為河南便民服務新常態。
從理念到行動 “互聯網+警務”橫空出世
在2015年7月召開的全省公安局處長會議上,副省長、公安廳廳長許甘露重點提出了“互聯網+警務”理念,他指出,“互聯網+銀行有了支付寶,互聯網+傳統賣場有了京東,互聯網+商店有了淘寶,那么互聯網+交通、出入境、治安等窗口,就有了公安行政管理服務的高效率、高質量。”
作為落實中央、省“互聯網+”行動,深化公安改革、對外服務群眾的重要舉措之一,河南省公安廳高度重視“互聯網+警務”工作,將其視為一次新的警務革命,實現河南公安信息化建設彎道超車、趕上全國先進水平的重大契機,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次進行專題研究部署。
河南省公安廳通信處總工程師張強說:“公安機關網上辦理業務牽涉面廣,數據龐大,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在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我們確立了‘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思路?!?/p>
按照“三步走”計劃,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建設工作駛入快車道,并陸續如期上線運行。
2015年11月1日,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橫空出世,首批提供公示、預約、查詢、辦理等275項服務。同步推出手機版“河南警民通”客戶端,在實現平臺70%以上業務手機辦理基礎上,推出乘車備案、交管違章定制推送、實時路況及圖像信息查詢、重名查詢、挪車提醒等多項便民服務。同步建設省、市兩級公安機關互聯網門戶網站群,將“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鏈接在門戶網站群。
2015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在線支付等應用支撐體系,并完善手機端APP,推出微信、微博、在線支付等項目。
同時,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新增了46項便民服務。各地公安機關還創新推出了一批“自選動作”,最大限度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為提升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水平和質量,河南省公安廳圍繞各項業務網上辦理全流轉,制定出臺了主要警種業務操作規范,對參與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的所有民警進行拉網式培訓,圍繞部門協作、考核獎懲、督察督導等,制定出臺了《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工作管理辦法》,理清了各警種、各部門在建設、管理、使用、推進河南公安“互聯網+”等各項工作中的責任。
河南公安“互聯網+”轟轟烈烈踏入百姓生活……
“一網在手” 321項業務不再東奔西跑
目前,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注冊用戶940萬人,網上預約701萬人次,網上申辦296萬人次。
這組數據是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開通以來,全省公安機關通過“互聯網+”為群眾服務情況。
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是如何為群眾服務的?河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同志說:“平臺如機場,提供給各航空公司使用,又如超市,提供給各商戶經營?!?/p>
這個比喻,形象又恰當地道出了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的功能和為群眾提供服務時的生動情景。
眾所周知,出入境管理、戶籍證件業務政策性強、種類繁多,申請材料五花八門,群眾一次到場辦成率很低。通過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此類業務實現了“一站式”服務向“一鍵式”服務的轉變,群眾只要在家動動手指,將材料先期上傳,由民警在后臺審核。如果材料不全,群眾可在家繼續補充完畢,然后再到現場一次性辦完。
“你看,這表格直接打印出來了,我簽個名就行了,真是方便。擱以往,不知道要排隊等到啥時候?!?月29日上午,眼瞅手續很快辦完了,鄭州市民王女士長舒了一口氣。王女士要辦理護照,便通過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提前在網上預約了當天上午9時至10時的號碼。
鄭州市公安局金水區出入境接待大廳主任閆利利說:“24小時都能網上預約,減少了群眾的盲目等待,方便有效,只要預約上了,基本都能保證把事兒辦完,不像以前,早上五六點就有人過來排隊,等一天也不見得能辦妥?!?/p>
依托“互聯網+”,辦理車管業務也更加便利。預選機動車號牌、補領換領駕駛證、處理交通違法、繳納罰款,這些以往需要在車管所、交警隊處理的業務,如今在互聯網上就能輕松辦理。不論是單位或個人,都可以通過這一平臺享受辦牌辦證、違法查詢與處理、業務咨詢等多項服務。
有了“互聯網+警務”,不僅辦證過程快,還能掌握辦事進度。“就像在淘寶上購物一樣,隨時可以查詢辦事進度,不需要到窗口來回跑了。”新鄉市民喬來猛告訴筆者。
緊緊圍繞“便民”“實用”兩個關鍵詞,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打破了時間、空間辦事人力的限制,為群眾搭建起了24小時不打烊的“網上公安局”,讓群眾辦事變得省時省力,點亮了河南公安便民服務新常態。
近十個月來,網民對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工作持續好評,贊揚率高達99.2%。有網民說:“一網在手,萬事不愁。河南公安‘互聯網+’不愧是便民神器?!?/p>
“互聯網+警務” 加出的不是一點點
除了不用跑腿、排隊外,河南公安“互聯網+”還有哪些便民功效?還能給群眾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省錢。有民警算了一筆賬,以交管、戶政兩個項目為例,經估算,網上年辦理量可分別達到2100萬筆、1200萬筆,通過精簡環節、減少收費,一年下來,能替老百姓省下8個億。如果算上老百姓出行、誤工等方面付出的費用,以平均每筆10到20元計算,又能為老百姓節省開支5個億。
省事。有了‘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警方就能為廣大老百姓提供真正的‘5(工作日)+2(雙休日)’、‘白天+黑夜’、不限時間、跨區域服務。據統計,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有20%的業務是群眾節假日、夜間等非工作時間提交辦理的,還有一定比例是異地提交申請的。
改善警力不足。洛陽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處段鵬飛認為,警力不足是困擾河南公安的一大難題,有了“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大量警力得到解放,基層公安機關警力緊張的問題部分得到緩解,實現了向科技要警力的目的。
鎮平縣公安局民警朱愛黨深有感觸,他告訴筆者說:“過去辦理業務基本上是‘人對人’、‘面對面’,現在是‘鍵對鍵’,一個人能頂仨人用,人均工作壓力小多了。”
防腐敗。新鄉市人大代表張保堆說:“將服務事項放到網上,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有效減少權力尋租的機會,起到預防腐敗、加強作風建設的作用?!?/p>
目前,省公安廳已基本完成對“互聯網+”平臺全面升級改版,河南公安“互聯網+”便民服務平臺2.0版、河南警民通2.0版即將上線運行,并新增便民服務43項。可以預見,交通罰款網上繳納、交通違章殺手榜、派出所地圖查詢、詐騙線索一鍵舉報、出入境證件到期提醒等將和群眾集中“牽手”。
河南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許甘露表示:“我們推行‘互聯網+警務’,目的就是多讓數據跑路,少讓群眾跑腿。下一步,我們要加快深化公安改革步伐,凡是公安業務能夠應用互聯網的,就最大限度地應用互聯網手段來解決問題,以公安機關的新作為、新形象,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