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年中期“大考”臨近,1000多家上市公司提前“熱身”,披露業績預告。其中,近七成公司報喜。但由于今年以來市場風格切換頻繁,“二八行情”持續,加之從5月開始市場避險情緒顯著增強,如何通過中期業績預告一葉知秋,尋找下半年投資機會,是當下買方和賣方均需做好的“功課”。
2018年中期“大考”臨近,1000多家上市公司提前“熱身”,披露業績預告。其中,近七成公司報喜。但由于今年以來市場風格切換頻繁,“二八行情”持續,加之從5月開始市場避險情緒顯著增強,如何通過中期業績預告一葉知秋,尋找下半年投資機會,是當下買方和賣方均需做好的“功課”。
近七成業績預告報喜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18日,滬深兩市共112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中期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警類型為預增、續盈、略增、扭虧的公司合計777家,占比達69.18%。具體而言,略增、預增、續盈、扭虧對應的公司數量分別為335家、229家、170家及44家。
梳理發現,預增型公司和扭虧型公司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有五類:一是銷售收入大幅增加,如濮耐股份、北方華創;二是主營產品價格上漲,如華昌化工、興業礦業;三是公司處置資產或股權轉讓,如中捷資源、三特索道;四是收回應收款項,轉回往年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如*ST成城、德豪潤達;五是其他,如剝離虧損業務、優化資產結構、合并報表、新業務拓展順利等。
其中,有112家公司預計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長在50%以上,72家預計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一倍,卓翼科技、海普瑞、華東重機同比增幅超過10倍,分別為1831.89%、1376.49%及1310%,北訊集團、亞瑪頓、美年健康、寧波東力、達華智能、中京電子、*ST天化同比增幅介于5倍至10倍之間。
需要注意的是,有45家公司為首虧,26家公司為續虧,合計71家。其中12家為ST公司,如*ST保千、*ST龍力。從預計虧損力度看,*ST巴士、上海萊士、*ST華信、京威股份為首虧且虧損在1億元以上。此外,*ST眾和、華東數控、*ST天馬預計虧損高于5000萬元。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A股3526只股票年內跌幅均值為9.67%,而前述71家公司的跌幅均值高達25.70%。
值得一提的是,有8家公司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向上修正的公司為濮耐股份、完美世界、華昌化工、多喜愛。修正前,濮耐股份預計凈利潤同比上漲30%至70%,修正后為90%至140%,原因是二季度銷售收入增長超預期和財務費用下降。華昌化工修正前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只有-1%到32%,修正后激增至114.61%到180.65%,原因是產品銷售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向下修正的公司有紫光國微和多氟多。修正前,紫光國微預計凈利潤同比上升45%-75%,修正后數據變化較大,為-20%至10%,原因是預計間接控股子公司紫光同創的增資事項無法在報告期內完成,仍將納入公司合并報表,投資收益增加無法確認。受氟化鹽價格下降和六氟磷酸鋰價格低位運行影響,公司產品盈利能力下降,毛利率降低,多氟多將預計凈利潤增幅修正后為-25%至5%,修正前為-10%至20%。
八行業業績預告利好多
統計顯示,預計中報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50%以上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化學制品、化學制藥、專用設備等行業。
太平洋證券化工行業研究員柳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化工行業上半年業績表現不錯,主要是2017年下半年以來,受環保督察影響,小產能出清,疊加油價上漲,化工品價格普漲。2017年上半年產品價格基數較低,使得同比數據較為樂觀。從環比數據看,表現就沒有那么好。對龍頭公司,由于‘環保高壓常態化’、‘供給側收縮,龍頭擴產’趨勢明顯,預計環比持續增長或持平。下半年主要看油價的走勢以及外貿形勢等,目前行情更多的還是供給側驅動。”
一位產業人士稱:“專用設備方面主要是工程機械表現較好。工程機械屬于周期行業,下半年至少可以保持現有的增速,全年預計有30%的增長。”
若把中期業績預警類型略增、預增、扭虧看作利好。照此統計,有8個行業的利好業績預告數量占行業已披露數量的比例超過80%,分別為橡膠、營銷傳播、鋼鐵、中藥、稀有金屬、專業工程、醫藥商業及化學制藥。與之相反,汽車零部件、半導體等11個行業的利好預告占比低于40%。
進一步看,5家橡膠公司業績預警均為利好,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主營業務穩定增長;周期類的鋼鐵、稀有金屬則與產品價格變動緊密相關,前者止跌回暖,后者價格維持高位;中藥利好公司主要與業務穩定增長有關,而化學制藥主要得益于產品價格上漲,尤其是維生素。
一家中型券商的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今年以來整車銷量增速下滑、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汽車零部件部分公司業績下滑。以躍嶺股份為例,中期業績預告顯示盈利下滑30%-70%,公司稱主要原因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
華東地區一家大型上市券商的半導體分析師表示,行業投資的核心邏輯是國產替代化。下半年看好細分領域的半導體設備,邏輯是國內有多條晶圓廠正在建設或規劃。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1490億美元,同比增長21.02%。其中,中國地區銷售同比增長18.97%。行業景氣度居高不下。
值得留意的是,盡管園林工程、環保工程及服務兩個行業的業績預告利好數量占比超過70%,但行業指數今年以來分別下跌29.01%、26.58%。分析人士表示,在金融去杠桿大背景下,市場對PPP模式的現金流有所顧慮。
機構看多大消費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有11個行業指數漲幅為正,均值為7.47%。而這11個行業主要集中于醫藥生物和消費類,如醫療服務、化學制藥、生物制品、旅游酒店、飲料制造、白色家電等。
東北證券指出,2018年以來漲勢較為突出的是食品飲料,北上資金在春節后快速流入食品飲料行業。以貴州茅臺為例,5月以來,股價累計大漲18.38%,市值逼近萬億元關口。其次是醫藥生物,北上資金對醫藥生物行業的配置速度十分穩定。
一位來自規模上百億元的基金公司研究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上半年市場內外環境變化快。在市場低迷時,資金往往喜歡業績穩定的消費股和醫藥股。醫藥行業已調整許久,加上2017年以來相關制度的供給側改革,細分領域龍頭公司基本面和業績快速恢復。”
北京格雷資產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杜可君直言,“在去杠桿背景下,基礎投資受到影響,貿易摩擦對進出口也會產生影響。我們目前只看消費。”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建議投資者,關注業績反轉的行業,或者延續前期業績強勢的行業。比如大眾消費,一季度業績較好,如果中報得以延續,下半年的機會就大了。
綜合多份中期策略報告,賣方認為,在市場波動率上升的環境下,投資者尋找確定性并給予其溢價,建議在兩個方向上重點關注:一是新一輪“擴內需”帶來的消費機會,如醫療服務、食品飲料、旅游、新零售等;二是自主可控的高端技術,如集成電路、計算機、核心軍品、創新藥等。
對于普遍看好的大消費也有不同聲音。華榮世紀投資(深圳)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陳曦表示,“消費屬于弱周期行業,彈性差。看好消費,但并不代表我們完全看好這個行業,只是有看好的公司剛好屬于這個行業。我們不會只看一兩個財年的數據做決策,而是持續跟蹤這類公司,關注基本面是否變化,包括財務、市場環境、政策變化等,看是否符合此前預判的邏輯。”(記者 吳科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