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調但漲價概念持續受追捧
低位的大消費股及部分資源類品種未來一段時間或存在投資機會
A股連續兩天回調,滬指逼近3150點,創業板也退回1830點附近。但漲價概念卻在弱勢中獨善其身,從蘋果到原油,從啤酒到燃料,從甲醇到造紙,再到日用消費品,均受到有限資金的追捧。有分析認為,國際油價持續上漲,或在全球范圍內形成通脹預期,低位的大消費股及部分資源類品種未來一段時間都存在不錯的投資機會。
昨日,滬指報3154.28點,跌0.48%;創業板指報1831.20,跌0.84%。滬市成交量僅為1506億元,為過去9個交易日以來的最低值。與2015年6月單日最高1.07萬億元的成交量相比,萎縮了90.18%。而北上資金繼續凈買入。其中,周四滬股通凈流入13.4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0.36億元。
廣發證券投資顧問表示,“量能不足”制約了指數反彈的高度,預計A股指數構筑市場底的路依舊延續。
漲價概念股成弱勢明星股
今年初,“十年沒漲過價”的啤酒,迎來了一波集體漲價潮。而隨著旺季來臨,啤酒行業可能又將開啟新一輪的漲價。據“酒業家”日前報道,青島啤酒旗下青島優質品牌將提價,單款單箱全國提價2元。雖然青島啤酒并未公告回應,但青島啤酒過去12個交易日里累計上漲26.30%。燕京啤酒、重慶啤酒、珠江啤酒等也紛紛跟隨上漲。
去年以來,白酒、榨菜、堅果等消費品漲價為相關個股股價和業績帶來雙豐收。其中,2017年年初,涪陵榨菜宣布上調9個單品的產品到岸價格,提價幅度為15%~17%不等。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達到5.07億元。其股價2017年上漲了89.49%,今年以來不到5個月,再度上漲51.16%。
近期H酸、對位酯等活性染料核心中間體也開始提價,其中,H酸從3.3萬元/噸漲至5萬元/噸;對位酯從2.7萬元/噸漲至3.5萬元/噸。有機硅也全線上漲。3月中旬以來甲醇價格大漲,華東平均價從3月15日的2587元/噸漲至目前的3018元/噸。
受此刺激,澳洋科技、南京化纖、神馬股份、桐昆股份、南京聚隆等周四均大幅上漲,神馬股份4月份以來累計漲了63.67%。
A股提價概念未來如何把握?
在大消費領域,中信證券分析師戴佳嫻認為,今年,中低檔白酒或將接棒提價趨勢,啤酒及乳制品提價已有端倪,后續有望帶來相關龍頭的盈利改善,此外肉制品、調味品等大眾消費品短期提價窗口尚未到來,但不排除后續提價可能。而對于同質性相對比較高的大眾消費品來說,具有更優行業格局、龍頭具有更高市占率的子行業具備更強的定價權和提價能力。其中,乳制品雙寡頭格局確立,2016年伊利和蒙牛市占率分別為28%和20%;榨菜為單龍頭格局,涪陵榨菜市占率27%。調味品行業中,海天味業和中炬高新占醬油行業的15%和4%,定價能力較強。同時,消費者對產品升級需求越強的行業具備更強的提價能力,如白酒、奶粉、保健品、乳制品和肉制品等。
在工業品領域,同原油和環保趨嚴相關的子行業都存在進一步提價的可能,如TDI、磷酸、染料、純堿等。A股市場上,涉及TDI業務的上市公司有滄州大化、萬華化學、北化股份等;染料行業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安諾其、閏土股份、浙江龍盛等。
不過,也有分析師提醒,部分漲價概念股近期存在回調的可能,建議等待回調再入不遲。(記者 張忠安)
焦點
富士康攜戰略配售返場 IPO生態向好
5月14日,“工業互聯網巨艦”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士康,上市后名稱為工業富聯)發布了招股意向書。在發行方式上,富士康股份采用了戰略配售、網下發行和網上發行相結合的發行方式。其中,初始戰略配售發行數量為5.9億股,約占發行總數量的30%。本次戰略投資者獲配的股票中,50%的股份鎖定期為12個月,50%的股份鎖定期為18個月。這意味著,時隔4年多以后,一度銷聲匿跡的新股首發“戰略配售”重現江湖。
截至昨日17時,有消息稱富士康已完成IPO戰略配售投資者的初步遴選,以BAT為代表的國內最大幾家互聯網巨頭,都在最終確定的“戰配”投資者名單內。
市場人士認為,此次富士康發行的新股中出現較大比例的“鎖定”,可見機構投資者對于富士康上市后的表現還是相對看好。此外,種種跡象表明,在服務實體經濟,鼓勵創新企業上市的背景下,A股IPO生態悄然迎來變局。
后續CDR回歸
大概率都采用戰略配售
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連續大規模的融資行為易對市場造成沖擊。但這次富士康采用戰略配售,以及除戰略配售以外的70%線下配售股份要鎖定12個月,能夠極大地減少對市場的沖擊。而且有利于A股市場平穩地接納以CDR回歸的紅籌企業(阿里巴巴、京東等),是為創新企業境內上市做出的適應性改變。
據悉,“戰略配售”是“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的簡稱。關于新股首發戰略配售,我國《證券發行承銷與管理辦法》(2015年12月修訂)第十四條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上的,可以向戰略投資者配售股票。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股上市企業中在IPO時引入戰略配售的公司有45家,最早上市的企業可追溯到1999年9月上市的首鋼股份,最近的為2014年1月上市的陜西煤業。
此外,在富士康此次股票發行中,全部的戰略配售和部分網下發行的股票均設置了鎖定期。對網下非老股減持發行部分直接按比例設定非鎖定部分和有鎖定部分,這一設計是我國IPO市場采用詢價制度以來的首例。以此計算,預期該股上市第一年的流通股份將降至發行總量的56.76%。
有市場人士表示,戰略投資者和網下申購的投資者心甘情愿接受股票鎖定最低一年的條件,可見機構投資者對于富士康上市后的表現還是相對看好。
戰略配售重現,上市規則調整穩步推進,CDR正式落地在即……種種跡象表明,在服務實體經濟,鼓勵創新企業上市的背景下,A股IPO生態悄然迎來變局。(記者 楊欣)
在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后,A股市場9日出現回調,調整幅度都在0.2%以內。
2017年度,滬深兩市共計有近3000家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分紅總金額首次突破一萬億元。
今年以來,A股市場多個指標創下近期紀錄:股價跌破每股凈資產的“破凈股”數量近期創下3年來新高,1元以下“仙股”及低價股重現市場,過去受市場炒作追捧的ST概念指數創下3年新低,A股公司年報分紅規模創新高,近500家公司年報業績創上市以來新高。
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劇,樓市調控持續加碼以及融資環境趨緊的大環境,房企通過登陸資本市場以求壯大公司規模的期望愈加強烈。相對于監管嚴厲的A股市場,房企開始轉戰港股市場。
納入MSCI、滬倫通、D股、放寬外資券商持股比例以及收購境外交易所,近一階段以來,涉及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舉措頻頻,顯示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正在加速進入更高的層次和水平。
2017年報季收官,A股十大“虧損王”新鮮出爐,十家公司2017年共虧損562.49億元。其中樂視網虧損138.78億元,*ST油服虧損105.8億元,ST保千里虧損77.32億元,*ST宜化虧損50.9億元,鹽湖股份虧損41.59億元,堅瑞沃能虧損36.84億元,ST龍力虧損34.83億元,*ST大唐虧損26.5億元,中弘股份虧損25億元,*ST信通虧損24.79億元。
滬深市場昨日上演乾坤大挪移,在前一日大面積回落的基礎上,昨日大盤高開高走,憑借1.99%漲幅重新收復3100點,創兩個月最大單日漲幅,收盤報3128.93點。
上周,A股震蕩中呈現重心下移走勢。其中,上證指數擊穿3100點,一度創下3041點年內新低。雖然芯片股走勢造好,對創業板指有所支撐,但創業板指仍擊穿1800點位。可見,目前A股走勢仍相對疲弱。
上周后半周以來,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有所增大、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事件涌現、海外股市持續動蕩等因素影響,A股持續震蕩下挫。其中上證綜指、滬深300等權重指數,僅在本周三(4月18日)因央行定向降準的利好支撐,而止住此前連續四個交易日的跌勢。
隨著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A股上市公司去年的整體經營情況浮出水面。整體來看,受益于供給側改革推動的上游行業大幅改善,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新興行業也正在高速發展,孕育著經濟的新動能。
距離A股正式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新興市場指數僅剩不到兩個月,MSCI主題基金獲批速度明顯加快。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共有華安、南方、招商、華泰柏瑞、平安大華、景順長城等基金公司旗下八只MSCI主題基金(含聯接基金)獲批。
券商人士認為,A股目前進入了一個去偽存真的洗盤期,短期情緒的宣泄是給予投資者一次甄別行業和個股的機會,短期跌幅過大反而給了市場買入優質個股的機會。
3月9日,A股多只直播“概念股”漲停。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獨角獸”A股上市紅利可能不會輻射到直播平臺公司。不過,若相關平臺公司能夠(在海外)成功上市,A股多家上市公司或將受益。
價值投資的種子,正在A股市場開花結果。截至昨天,已經有47家公司的2017年度業績增幅超過了100%。與此同時,在披露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的公司中,46家公司業績同比翻倍。
在今年兩會上,這一問題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