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精準扶貧工作,當前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扶貧工作的人力保障、貧困人數的調整、基層群眾的思想認識、扶貧工作的方法等問題上。精準扶貧的順利推進和完美收官,需要充分掌握實際情況,正視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以免發展成大問題。
精準扶貧作為一項國策,出發點在于改善社會民生、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符合中國當前實際。但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即便再成熟的國策,在實施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做到沒有一點問題。結合當前扶貧工作現狀和在扶貧一線工作的實際,我們認為以下問題值得關注:
扶貧工作的人力保障問題。在扶貧攻堅戰中,全國各地的自然村是戰場,貧困村是主戰場,而戰斗的主力軍一般都集中到村級兩委、駐村第一書記和直接指揮戰斗的鄉級黨委政府包村干部,主力軍的整體素質直接決定著識別的精準度,一個不負責任的村支書、兩個有私心的村委班子、或者浮在面上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善于思考和指揮的鄉級黨委政府包村干部,不僅扶貧工作效率低,還會引發一系列群眾問題。相反,大家在工作中不難發現,一個威望值高的村支書、一個團結的村兩委班子、一個負責任的駐村第一書記,一個會指揮的鄉級黨委政府包村干部、會讓扶貧工作變得輕松而又扎實。
貧困人數的調整問題。致貧和脫貧無時不刻都在發生,因此貧困人數不是一成不變的,識別的過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動態調整或者錯誤糾正都是再精準的有效舉措,這方面堅持實事求是、允許主動自我批評并改正錯誤,才能確保扶貧更精準,才能使得數據采集和填表工作更輕松。否則只會在初期不完全正確的識別基礎上走更多的彎路,最終埋單的是基層百姓和黨員干部。
基層群眾的思想問題。扶貧先扶志,好的觀念會感染人,壞的思想也會傳染人,“人窮志短、人不窮志不長”的情況還是有的。裝窮、以窮為榮、好吃懶做的苗頭不遏制,容易發展成較大的、共性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源有兩個方面,一是有些自然村長期以來在一定范圍、個別群體中存在的不良思想、戾氣;二是由于識別不精準,有失公平時引發的群眾思想波動,尤其是一些不符合貧困條件,但對生活現狀并不滿意的群眾。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是我黨各項事業順利推進的有力保障,包括糾正一些錯誤的、消極的思想。
扶貧工作的方法問題。為了識別更精準,基層干部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進村入戶,一次又一次請示遇到的個性甚至共性新問題,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數據重新填表,其中工作復雜和辛苦足夠考驗黨員干部隊伍打硬戰、持久戰的毅力。黨員干部能打仗、打勝仗,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戰斗都要努力去打,這就牽扯到方法問題,不打或少打必要性不強的戰斗、不打或少打意義不大的戰斗,集中精力打攻堅戰、關鍵戰。例如五保戶的重復性識別、例如歷史識別痕跡的再完善等,這些工作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但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否足夠大到動用主力軍的部分主要精力去解決值得商榷、尤其是個別鄉村,為了讓歷史痕跡更準確、迎接上級檢查時更認可,重新制定新的各種記錄。
要做到精準扶貧的順利推進和完美收官,就要與時俱進,正視存在的局部、個性問題并及時解決,以免發展成大問題。
允許地方改正識別不精準的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錯就改善莫大焉,中國的扶貧沒有多少歷史經驗可以參考,全國各地情況各異,多少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所以難免在扶貧過程中犯一些小的、局部的、后果不嚴重的錯誤。在扶貧工作中,要堅持辯證的觀點處理錯誤。對錯誤一竿子打死,會讓更多的人不敢犯錯、同時也會讓更多的人努力掩蓋已犯錯誤,因此懲罰犯錯和鼓勵糾錯要同時進行,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區別錯誤的類型,采取相對科學的舉措去糾正錯誤和處理犯錯的人,這個需要胸懷、魄力和方法。
在思想教育方面要做點事情。扶貧和扶志要同步進行,事實是有的自然村扶志工作并沒有像扶貧一樣受到重視并采取行動。可以肯定的是每個鄉鎮都或多或少的有那么幾個“胸中無志”且扶不起的“阿斗”、甚至是“無賴”,對“阿斗和無賴”就要用對付“阿斗和無賴”的辦法,要知道對惡人的姑息就是對善良的傷害,鼓勵善良和打擊邪惡從來都是不分家的。不過也要考慮到方法,這是人民內部的矛盾,具體方法可以參考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有關內容,即“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用討論、批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毛澤東把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這種民主方法,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團結-批評-團結”。
強化村級戰斗堡壘作用。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脫貧攻堅的主力軍不在于數量,而在于質量?!耙粭l魚攪得滿鍋腥”的道理大家都清楚,因此要把個別素質低、責任心不強、戰斗力弱的“老弱病殘”從扶貧的主力軍中剔除出去,讓村兩委班子、駐村第一書記、鄉級黨委政府包村干部形成合力,如果再能發揮村黨員代表、威望值和公信力高的群眾代表的作用那就更好了。扶貧工作即是一場攻堅戰,又是一場檢閱和提煉隊伍的戰斗,“老弱病殘”、“滿腹牢騷”、“思想叛變”在戰斗中必將先死去、逃跑或者被處理,讓扶貧戰斗和隊伍建設一直在路上。
簡化工作程序以提升工作質量。我們總是支持將好鋼用在刀刃上、精力集中到攻堅上,所以我們也不反對有些可以在地方政策層面解決、并能節省人力和物力的問題,盡量不要落實到具體的、村級扶貧工作中去解決。例如分散養老的五保戶,政府可以直接兜底,具體工作中是不是可以適當簡化再識別的程序、減少一遍又一遍的登門入戶采集數據等,對特殊的、情況明朗的群體用特殊的、簡單有效的辦法,這個觀點僅供探討。再例如歷史上已有的未必盡善盡美的識別痕跡,是不是還要努力再去把它做的更完善,事實是這樣的工作會占據一定的精力,但是對下一步的工作發揮的作用大小值得商議。我們認為對歷史痕跡整理歸檔是正確的,再重新美化、抹去歷史錯誤就未必有必要了,歷史痕跡還是原汁原味的好,那樣可以用來做參考借鑒,避免在犯錯上重蹈覆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具體負責落實的縣(鄉、村)級政府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作者:張挪威 博士,襄城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 孫秋紅 許昌市委黨校副教授)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