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歷史上看,黨面臨的形勢任務不斷變化,但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從未改變。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民族的政治承諾,是一個政黨的“初心”。它確保了既不會走向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會走向改旗易幟的邪路。
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來說,道路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選錯了路,無異于緣木求魚;走錯了路,就如同南轅北轍;學錯了路,就成了邯鄲學步。1840年以來,在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過程中,無論滿清王朝還是軍紳政權,無論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還是大資產階級,都未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面臨類似的困境,為何歷史與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為民族復興的“擔綱者”?這取決于其特殊的政治品格。
一是具有強烈的責任擔當,無愧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早在成立前夕就明確提出了改造政黨、改造政治、改造中國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種強烈的發展取向,不斷完善中國道路的實踐形態,也展現了莊重的責任擔當意識。
二是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
中國共產黨是有理想、有信仰的政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第一條就是“堅定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首先是使命的結合,是信仰的結合。從歷史上看,黨面臨的形勢任務不斷變化,但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從未改變。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民族的政治承諾,是一個政黨的“初心”。它確保了既不會走向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會走向改旗易幟的邪路。
三是具有嚴明的紀律規矩,保證黨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靠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其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它保證了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從局部執政到全面執政。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面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四大危險”。同時,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等“四大考驗”,更是突出地擺在全黨面前。形勢越復雜、任務越艱巨,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越要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
四是具有成熟的理論體系,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形態。
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始終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從實踐來看,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成熟的理論體系。這種理論建設包括了黨的建設理論如指導思想、黨的執政理論如人民主權和執政為民思想、黨群關系理論如群眾路線等,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形態發揮了巨大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作者單位:周建勇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中外政黨比較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