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國舉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匯聚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磅礴偉力,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氣象。
核心要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國舉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匯聚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磅礴偉力,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氣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國成就最豐碩、最顯著的五年,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了歷史性大發展,贏得了國內外的普遍贊譽。
■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國經驗最豐富、最系統的五年,凝聚了60多年黨治國理政的大智慧,形成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經驗。
■五年奮進,五年輝煌,全面依法治國的光明大道已經開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正繼往開來、奮勇向前,必將譜寫出更加璀璨的壯麗詩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遠見卓識和責任擔當,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吹響了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新時代。
一、全面依法治國舉措最集中、最有力的五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國在各領域各環節深入推進,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展開,匯聚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磅礴偉力,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氣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并作出重要決定。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并作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專題研究、專門部署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央全會,在我國法治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
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的治國理政重大方略,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一項重大舉措,這標志著我們黨對法治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推進都達到了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全面依法治國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確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的重大創新和杰出貢獻。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統一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動,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指導意義。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戰略性、系統性、全局性工程,必須做到統籌謀劃、把握重點、整體推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要堅持“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將其確立為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鮮明展現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擘畫和新藍圖。
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黨的十八大以后,針對全面依法治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黨提出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針”,既涵蓋了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個法治建設的基本環節,又明確了每個環節的重點要求,形成了新時期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對新形勢下全面協調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依規治黨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政治保障,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偉大實踐。五年來,我們黨堅持用制度治黨、管權、反腐、治吏,加快構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之中,推動黨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國理政的實際效能,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開創了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的新紀元。
二、全面依法治國成就最豐碩、最顯著的五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國在新的起點上創造了新的輝煌成就,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大發展,贏得了國內外的大點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實現新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體系、法治實踐為基礎,圍繞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涵蓋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性質方向、根本保障和總目標、總路徑、總任務、總布局等各個方面,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向哪里走、跟誰走、走什么路、實現什么目標、如何實現目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一個主題集中、主線鮮明、內容豐富、內涵深邃的法治思想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全面發展,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實現新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五大法治體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五年來,共制定或修改法律48部、行政法規42部、地方性法規2926部、規章3162部,同時通過“一攬子”方式先后修訂法律57部、行政法規130部,啟動了民法典編纂、頒布了民法總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備;出臺一大批標志性、基礎性、關鍵性的黨內法規,制定修訂近80部中央黨內法規,超過現有黨內法規的40%,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建設獲得顯著成效,對全面依法治國發揮了重大推動作用。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