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縮小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增進發展平衡性,進而不斷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收入分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習近平同志指出:“‘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把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為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提供堅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既要努力實現發展更平衡更充分,又要不斷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讓人們更多更公平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縮小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增進發展平衡性,進而不斷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有力支撐。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是我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于很多方面,但首先源于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才能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不斷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目前,我國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而且這個群體的人數還在不斷增長。不斷壯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不僅在社會穩定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有利于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進而不斷增強經濟轉型升級的內需動力。
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既要著眼于解決當前的收入分配問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著眼于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此,關鍵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既要體現效率,調動各種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繼續做大“蛋糕”;又要著力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勞動收入是絕大多數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規模,優化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特別是要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實體經濟在穩定和促進就業中的作用,提高勞動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二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完善技術工人激勵政策,增加農民收入,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三是健全收入再分配政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使“調高、擴中、保低”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地,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其中,教育公平尤其關鍵,因為教育在防止貧困代際傳遞、增強社會流動性、促進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最重要的任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使更多的貧困人口有機會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作者 賴德勝 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30日 07 版)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