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河南省滎陽市在扶貧攻堅工作中積極探索產業扶貧路徑,引進勇于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企業。
近年來,河南省滎陽市在扶貧攻堅工作中積極探索產業扶貧路徑,引進勇于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企業——鄭州塔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貧困山區,該公司依托本地自然資源優勢,利用現代企業管理手段積極實施以文化旅游為引領、以產業扶貧為抓手的有效策略,大力發展旅游餐飲、生態養殖、果品加工、生態養老等支柱產業,實現了項目落地快、企業發展穩、脫貧效果佳的良好局面,為當地困難群眾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本地區徹底脫貧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成功之路。
鄭州塔山旅游休閑度假區位于鄭州下轄滎陽市的南部山區,距離鄭州市區30公里。這里山高坡陡、溝壑縱橫,長期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的生產方式讓該地區經濟條件和基礎設施一直處于落后狀態。2014年數據顯示,度假區18.46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塔山、鄭崗、鄭村、寺河、界溝5個行政村尚有98戶300余人屬于貧困人口。
鄭州塔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緊緊圍繞以發展綠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的發展目標。在保持原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堅持科學開發和環境保護并重的理念,大力實施旅游餐飲、生態養殖、果品加工、生態養老四大支柱產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塔山酒店、民俗窯洞賓館、生態窯洞村、百鳥樂園、生態果園等一批旅游度假設施,一個集文化旅游、特色餐飲、農業觀光、民俗民宿、生態養老、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游休閑度假區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把原來的窮山溝變成了今天的花果園。
鄭州塔山旅游休閑度假區總經理劉愛軍表示,塔山淳樸的民風和政府的關心為公司增添了無窮的動力,帶領當地群眾共同富裕是企業對社會的鄭重承諾,公司80%的工作人員來自附近的村莊,其中大部分是貧困人口,通過對他們的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鼓勵更多的村民轉變了思想觀念,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起到了良好的脫貧帶動作用。
目前,度假區5000平米的酒店餐飲區和100間民俗窯洞客房已經建成對外營業。特色菜肴塔山全鵝宴、火焰鵝、意式鵝肝、自產時蔬等深受顧客青睞。具有濃郁特色的民俗窯洞賓館古樸高雅,冬暖夏涼設施齊全,與遠山的古塔遙相呼應,極具地域特色。景區已經形成日接待2萬人次的能力,僅餐飲住宿就安排了近200個就業崗位,這些員工大部分來自附近的村莊,月平均工資3500元,年平均收入超過了4萬元。
公司以打造華北地區最大綠色生態朗德鵝生產基地為目標,大力發展林下綠色經濟,探索引進法國朗德鵝品種,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生態養殖產業,朗德鵝規模化養殖取得成功后,積極鼓勵周邊村民參與“基地十農戶”的養殖生產模式,帶動了農民增收。
今年66歲的鄭崗村民楊宗寶告訴記者,公司考慮到他的年齡問題,特意安排他在度假區負責動物園的管理工作,每個月工資2000元。老楊說以前他們家6口人有11畝地,可是能種糧食的只有2畝,每年打的口糧都不夠吃,是地地道道的貧困戶,后來把土地流轉給度假區后,每畝地每年的租金是1100元,再加上他的工資,現在每年都有3萬多元的穩定收入,我們家在度假區的幫助下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老楊自豪的說。
鄭崗的柿子遠近聞名,以前由于時令的原因,大部分的優質柿子成熟后來不及銷售只能爛在樹上,村民們只能“望柿興嘆”。對此,公司為鄭崗柿子等4個農副產品注冊了商標,并和鄭崗村簽訂了果品加工扶貧協議,計劃投資2600萬元建立果品深加工企業,主要生產柿子酒、柿子醋、柿餅以及核桃小米等地域性優質產品,通過拉長果品生產鏈條使其增值增效,僅此一項,就可直接解決200多人的就業,使周邊的農戶均可從中受益。
記者在園區采訪時正趕上度假區200多畝無花果成熟上市,度假區里游人如織,無花果采摘園內人頭攢動歡聲笑語。剛剛從采摘園出來的馬女士告訴記者:因為周邊環境好,這里的無花果又大又甜,而且價格也合理,這次先摘一些無花果,下周再帶家人和朋友來摘新鮮的核桃。當馬女士嘗過了度假區自己生產的無花果醬后,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據了解,正是由于塔山旅游休閑度假區注重生態環保,森林植被覆蓋率已由創建之初的不足60%達到了目前的80%,鄭州市郊野森林公園項目也已落戶塔山旅游休閑度假區,不僅后將開工建設;與此同時,塔山鄭莊村田園綜合體項目已由滎陽市批準并上報農業部。
劉愛軍表示:塔山旅游休閑度假區將始終堅持以文化旅游促就業、生態養殖促增收、林果加工樹品牌、生態養老促長遠的產業扶貧格局,將塔山建設成生態優良、特色鮮明、產業合理的田園綜合體,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帶領周邊群眾共同走上富裕之路,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趙穎)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