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透過基本面往深層看,可以發現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實效。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強、后勁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持續
“上半年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既回答了當前中國經濟“怎么看”的認識論問題,也解決了下半年中國經濟“怎么干”的方法論問題。
看待一個經濟體的運行情況,首先要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8%,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低于5%,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2%,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經濟增速、就業情況、物價指數、工業利潤等主要宏觀調控指標處在合理區間。數據自己會說話。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強、后勁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持續。
透過基本面往深層看,可以發現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實效。首先是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繼續提高,達到54.3%,凸顯了我國經濟增長主導力量正在由工業部門向服務業部門轉變。同時,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說明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從過度依賴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服務業和內需支撐,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其次是從“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變。5年多來,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各類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目前已超過1億戶,新興產業迅猛成長,傳統產業加快升級。代表技術進步、轉型升級和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相關產業增長較快,比如工業領域高技術產業增加值、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同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不斷催生新業態,激發經濟增長新的可能性。新動能、新業態不斷涌現,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成為中國經濟保持韌性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從“積累量”向“提升質”的轉變。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使然。上半年,萬元GDP的能耗同比下降3.2%,單位產出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清潔能源消費在整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個百分點,綠色發展不斷落地生根;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于人均GDP的增長速度,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高質量發展大潮起勢,不僅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更增強了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總結起來看,基本面長期向好,決定了中國經濟航船不可能出現大的顛簸;在宏觀經濟總體平穩的前提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就能為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不可否認,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但這些變化不足以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阻擋不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有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有改革開放40年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豐富經驗,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我們有能力戰勝各種風險挑戰。
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更加成熟、穩健,不為外界干擾因素所困,不為各種雜音所惑。下半年只要我們抓住主要矛盾,按照黨中央的要求盡心盡責把各項工作做好,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就一定能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長期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03日 05 版)
(李 拯)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