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所有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以中央的決心立心、以中央的要求立行,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對照黨章黨規黨紀,把作風建設的螺絲帽擰得再緊一些。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用這句古詩形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作風建設引發的深刻變化非常貼切,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群眾,想必都深有體會。
回想五年前的國慶、中秋兩節,人們熟悉的場景是啥樣?月餅東城西城“大旅行”,禮品從南到北“送不停”。送禮者的“略表寸心”,有時并不能令人開心安心;被送者笑納節禮的同時,也背上了“人情債”。那些裝在月餅盒里的金條蟲草、藏在笑臉背后的“醉翁之意”,使得洋洋喜氣之中夾雜著腐敗變質的味道。反觀當下,每逢佳節必“肅紀”、馳而不息糾“四風”已成常態,作風問題無小事、通報曝光不留情成為共識,廣大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大大增強,平安過“廉節”的觀念深入人心,煥然一新的節日風氣,讓全黨全社會看到了作風建設的扎實成效。
水有源,樹有根。可喜的變化,源自于我們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持續努力;要想鞏固良好態勢,達到成風化俗的目標,更需要拿出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持續抓下去。應該看到,時至今日,指名道姓通報曝光下仍有人變換花樣頂風而上,紀律發條越擰越緊后還有人心存僥幸念想,重要節點上的作風好轉后面還有些歪風偽裝隱藏。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9月1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了強烈信號。會議審議了《關于五年來中央政治局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并以此帶動全黨加強作風建設情況的報告》,明確提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轉作風改作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強化責任、強化督查、強化查處,不斷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努力使黨的作風全面好起來,確保黨同人民群眾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中央對全黨同志的要求、對全國人民的承諾,與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希望,在這里無縫對接、有機統一。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能有“靜默期”,鐵面糾正“四風”容不得歇口氣。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重要時刻決定了今年國慶、中秋兩節的特殊性。廣大黨員干部的作風如何,既是對八項規定精神是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次檢驗,也展現了我們以何種姿態迎接大會召開。佳節期間,能否一一識破穿上高科技“隱身衣”的歪風變種,能否真正剎住打著“習俗”“節禮”幌子的不正之風,關系到管黨治黨的“嚴”與“實”,關系到黨風政風的清與正。
改進作風軍令狀早已立下,中央對形勢任務的判斷沒有改變。各級黨委和紀委要切實履行“兩個責任”,把十八大以來黨對作風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學深學透,把積累的寶貴經驗用好用活,解決好新起點新征程上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所有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以中央的決心立心、以中央的要求立行,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對照黨章黨規黨紀,把作風建設的螺絲帽擰得再緊一些。
永遠在路上,意味著橫下一條心、沒有休止符,對“四風”問題鐵面糾下去,露頭就打、執紀必嚴。天使和魔鬼都在細節中,節日怎么過,是對黨員干部作風的重要檢驗。看住一個個節點,以點帶面、逐步深入,持續釋放執紀必嚴的強烈信號,讓廣大群眾透過一件一件小事見微知著,看到實實在在的作風轉變。這樣,“黨的作風全面好起來”就有了不可撼動的根基。(作者:賈亮)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