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脫貧攻堅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健精神”,讓廣大貧困群眾心熱起來、行動起來。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到2020年實現所有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當前,脫貧攻堅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所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靠舊有的思路和常規的辦法很難奏效,需要我們拿出超常規的力度和更加精準的舉措持續推進,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
馬克思主義強調,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脫貧攻堅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只是政府在唱“獨角戲”,剃頭挑子一頭熱,而貧困群眾一味“等靠要”,不增強自身“造血”能力,脫貧攻堅就可能陷入“一扶就起、不扶就倒”的尷尬困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可能變成空中樓閣。所以,脫貧攻堅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健精神”,讓廣大貧困群眾心熱起來、行動起來。
夯實基礎教育這個“壓艙石”。扶貧先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銳利武器。要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力度,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深入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計劃,逐步減免貧困家庭子女學雜費,探索建立貧困地區中小學校助學金和獎學金制度,調動貧困學生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鄉村教師工作待遇和各項保障,建立榮譽制度,提升職業自豪感,繼續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讓他們安心安業,立足崗位做貢獻。
用好技能培訓這個“加速器”。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進行技能培訓,讓其掌握一技之長,有助于增強脫貧信心,提高脫貧能力。針對貧困群眾的不同需求和當地資源稟賦,開展“互聯網+”、電子商務、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技能培訓。鼓勵貧困群眾加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在政策、資金、項目、管理、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
織密人文關懷這個“保障網”。治貧先治愚。要加強貧困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摸清群眾思想上的疙瘩,引導群眾摒棄大操大辦、攀比奢靡等陳規陋習和賭博打牌、封建迷信等不良生活習氣,積極倡導文明健康向上新鄉風。組織開展“五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發揮脫貧致富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在貧困群眾中樹立起“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價值觀念,努力形成“你追我趕奔小康”的濃厚社會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物質上的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困。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已經吹響,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有激發起貧困群眾這個脫貧攻堅戰“主角”的昂揚斗志,讓他們有信心有能力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小康路上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的愿景就將指日可待。(作者:河南省周口市司法局 靳曉蕾)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