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帶一路”是一條創新發展之路,創新也是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動力之源和戰略優勢。為此,我們一方面應加快中國國際話語傳播方式的創新,依托大數據時代的新媒體網絡平臺技術優勢,豐富中國國際話語的呈現方式。
2017年5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致開幕詞時指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但屬于世界。作為“一帶一路”的發起者和推進者,我國在借助“一帶一路”更進一步參與國際社會公共治理的過程中,不斷向世界傳遞著和平與發展、溝通與交流的積極話語,力圖在更大范圍內凝聚“一帶一路”的話語認同,擴大影響力,使“一帶一路”為命運共同體的建立而發揮出有力的作用。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但是在新媒體信息時代中,更加隱蔽而復雜的意識形態深層次博弈加之發展“一帶一路”過程中遭遇的宗教話語、民族話語、價值話語等差異,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構建帶來挑戰。為此,應全面優化“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國際話語體系構建的各項機制,為 “一帶一路”的推進提供保障。
首先,優化目標導向機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建立包含多重目標,擔負著向世界傳遞信息、擴大共識的重任。需不斷凝聚伙伴精神,積極引導沿線各國為實現共商、共建、共享的理想發展狀態以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共同目標而積極努力。因此,“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構建,必須要堅持共同目標導向,始終用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研究成果作為實踐的最高指導思想,牢牢掌握“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國際話語體系構建的領導權和主導權。充分將我國的發展目標與“一帶一路”目標、沿線國家的建設目標結合起來,以共同目標為導向,增強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世界影響力。
其次,優化主體協同機制。從內部主體而言,“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構建需要社會各領域、各單位、各部門形成統一話語流,實現縱向上的話語引領,橫向上的主體協同,在內部形成多元主體共同致力于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發展的精神合力。從外部主體而言,中國要最大程度地爭取沿線各國的主體話語認同和共識,加強與各國之間的話語對接和融合,共同為擴大“一帶一路”話語的世界影響力而同時發力。
再次,優化創新動力機制?!耙粠б宦贰笔且粭l創新發展之路,創新也是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動力之源和戰略優勢。為此,我們一方面應加快中國國際話語傳播方式的創新,依托大數據時代的新媒體網絡平臺技術優勢,豐富中國國際話語的呈現方式。另一方面要不斷結合“一帶一路”發展的實情,延展和創新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理論、政策、知識等內容,將我國發展“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和創新思考融入到國際話語體系的創新當中。
最后,優化互動聯通機制。溝通與發展、交流與合作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國際話語體系得以成功構建的重要途徑和基本要求。我國應持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深層次溝通與交流,在推進經濟與文化合作的同時,建立與各國圍繞“一帶一路”話語的互動聯通機制。不斷消除信任隱憂與思維隔閡,打破制度的束縛和文化的局限,通過對話和互助,增強沿線各國對我國的信任。擴大中國話語的國際認同,從而不斷在學習、了解、溝通和糾偏中,完善和優化“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國際話語體系,使中國更加有力地向世界傳遞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強音。(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鄭士鵬)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