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堅持共享發展,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既體現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價值取向,又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時代詮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系統闡述了共享發展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豐富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堅持共享發展,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既體現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價值取向,又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時代詮釋。
共享發展體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價值取向。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說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努力把發展的“蛋糕”做大;那么,在經濟發展進入更高層次后,就要更加重視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生產力持續健康發展釋放更大空間,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更大努力。共享發展堅持共同富裕的基本價值取向,強調在生產力水平穩步提高、發展的條件持續改善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兼顧、積極穩妥和科學有序的原則,努力消除影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性障礙,正確處理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貫徹落實惠民生、解民憂、暖民心的各項改革發展舉措,積極營造共建共享、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進一步釋放社會活力、凝聚社會共識,形成改革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動力、打下堅實基礎。
共享發展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在現階段的集中體現。堅持共享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要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把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創造良好社會條件。為此,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促進人與社會協調發展;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激發各族人民建設祖國的主人翁意識,最終實現國家、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
共享發展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大關切。樹立新發展理念,首先要解決發展為什么人、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這個根本問題。共享發展既是對“發展目標是什么、發展成果如何分配”的有力回答,也是對實現共同富裕這一發展目標的時代詮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改善。在此基礎上,讓全體人民更加公平地享有發展機會、更加全面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現實需要,而這歸根到底要通過建立健全制度來落實。有了公平正義的制度,共享發展才有可靠保障。因此,要建立健全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進一步完善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群眾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不斷增進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作者:劉 偉 江蘇省委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