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正在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向引領者的角色轉變,并努力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中國正在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向引領者的角色轉變,并努力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當今世界,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全球治理遭遇瓶頸,制度供給嚴重不足,體系需要完善。在這場大變革中,中國站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并提供公共產品,有力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首先,中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與世界深度互動,積極參與并引領全球治理,是中國新時期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路徑。中國正在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向引領者的角色轉變,并努力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近年來,中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框架場合,越來越主動地建言獻策,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成為推動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國重視在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網絡安全等重大議題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協調和配合。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必將回饋國際大家庭。”不僅如此,中國還是腳踏實地、身體力行的實踐者,比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主辦亞信、亞太經合組織、G20峰會等國際會議,創造了多個第一,成功地將中國方案國際化,轉化成為國際共識。
其次,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觀特點鮮明,國際認同與日俱增。習近平主席曾指出,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繼續豐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日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觀,即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書面采訪時所說,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獨自掌握。同時,要完善世界經濟治理,就必須更多地調動發展中國家的積極性,才能為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做出更大貢獻。因此,如何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在G20杭州峰會上,中國廣泛邀請了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出席,既彌補了G20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又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治理的參與度,這就是一個多贏的成功實踐。
第三,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面臨難得的契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深度融入國際體系,具備為世界做更多貢獻的能力。一方面,中國靠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獲得更大的制度性權利。比如在2016年1月生效的新一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份額中,中國占比從之前的3.996%上升至現在的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這增強了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又推動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式轉變。另一方面,面對當前保護主義、反全球化、民粹主義思潮泛起等多重風險,中國激流勇進,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與區域一體化,提振了國際社會的信心。這為中國更深更廣地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良機。
總的看,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觀與國內治國理政的理念一脈相承,如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五大發展理念等。在國際秩序加速轉型的關口,中國主動參與全球治理,有助于推動中國治國理政理念的國際化表達,增強國際社會的認同,讓中國方案更好地服務于全球治理。
(作者:阮宗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