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巴特菲爾德:《歷史的輝格解釋》,張岳明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54-55頁。(27)巴特菲爾德:《歷史的輝格解釋》,張岳明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6頁。[2]巴特菲爾德:《歷史的輝格解釋》,張岳明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作者簡介:胡瀟(1947- ),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廣東省哲學學會、廣東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會副會長 (廣東廣州 510006)。
內容提要:在關于毛澤東的研究中,諸論馳說,爭訟不斷。如果過分拘泥于往事中的細枝末節,那斷然沒有出路。事件研究圖取深入,問題解釋欲成共識,必須從歷史唯物主義高度審視這些研究和解釋的方法本身。由此,筆者比對曾流行西方的歷史之“輝格”解釋方式,發現它們竟深刻而又多方面地表現在某些人對毛澤東及其經手的那段建國史無原則的非議與批判中。基于此,筆者以“大躍進”事件為平臺,將“輝格”解釋方式、非毛的偏頗之論和還原于歷史真實的毛澤東之評說三者聯系起來綜合審視,借以厘清某些不當之議,以忠于歷史的唯物主義態度對待和解釋歷史。
關 鍵 詞:毛澤東/大躍進/輝格解釋/歷史哲學
歷史在反復證明,歷史人物因為他們與重大歷史事件、與社會變遷和進程的多面纏繞,尤其是那些思想和行為還與當下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偉大歷史人物,總是存著與今人一層層剪不斷的復雜關系。他們逝去后仍然像生前一般,受到人們的嚴肅關注而承受一次次的歷史性拷問。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逝世已38載,但關于他功過是非的理論爭訟,卻沒有因為《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而消停,更沒有因為改革開放的勝利推進而走進“歷史”。其中,當然有些歷史遺留疑難尚待進一步厘清,但更多的卻是人們對于歷史問題、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研究和解釋的方式、態度不同,引發碰撞和沖突所致。
本文涉及的“歷史的輝格解釋”概念,或輝格史觀,是英國史學家巴特菲爾德首創的。它指19世紀初期,屬于輝格黨的一些歷史學家從黨派利益出發,用歷史作工具論證其政見,形成一種由現在解釋過去的史學理念。依據巴特菲爾德在《歷史的輝格解釋》一書的分析,“輝格解釋”的總旨是“以‘當下’作為準繩和參照來研究‘過去’”①。但此總旨的貫徹與實現并非抽象的思想演繹,而是由許多具體的歷史敘述方法和事件解釋策略構成的,包括思維方法、理解方式、價值取向和敘事藝術等。后來巴特菲爾德又用“輝格”這個詞來指稱此類科學史觀:即衡量往昔科學家的地位和業績按照他對當今科學建樹產生影響的大小來評價,而不是根據當時他所從事工作的知識背景及其作為去衡量,一概依據現代觀念取人議事。這種輝格史觀,對前人賴以從事研究工作的全部概念和問題的前因后果棄置不顧,非歷史地對待科學史。
審視前見,參驗先賢,筆者發現,在關于毛澤東的研究中,一些人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解釋,也自覺或不自覺地陷入并實行著沒有“輝格”名號的輝格解釋。其中,事關如何正確評價改革前后兩個歷史時期之發展關系的“大躍進”研究,就多方面地滲透著輝格史觀的思想元素和價值方針。筆者以為,欲還歷史及其人物之真實,必須對輝格解釋的“中國化”言說,認真審其謬,揭其弊,糾其錯,借以澄明是非,將毛澤東和初期社會主義建設史的研究回置于唯物史觀的科學基礎上。
一、問題歸因的線性化
巴特菲爾德談到輝格史觀對歷史現象之成因的尋繹方法時指出:“輝格派歷史學家有時似乎相信歷史中有一個自動展開的邏輯……看不到歷史進程本身塑造了事件的發生模式。”②他們扮演裁定歷史的神明,摒棄對歷史真實及各類重大事件復雜成因的嚴肅敬重和虛心探究,盡管一些人“對當代的政治運動不報任何同情,但他骨子里面的某些東西仍然讓他傾向于對歷史進行輝格式的解釋”③。在輝格派學者那里,歷史變化發展中的今與昔頂多是一個因果直接等當的初級線性方程。歷史上各類事變的復雜成因,問題的是非曲直,統統被一種從當下利害取舍和思維邏輯出發的武斷所節略或舍象了,僅僅留下一些抽象化的好與壞、進步與倒退、文明與野蠻等簡單的評判,否定歷史事件的復雜性、歷史發展的曲折性、歷史變遷的偶然性、歷史結果的機緣性,復雜的歷史成了解讀者任意肢離、縮略、編程的對象。
這種簡單化、直線性的歷史解釋方式,在對毛澤東問題的不少研究中比比皆是。譬如說,談論“大躍進”之成因,人們常常指認是毛澤東在勝利面前驕傲自滿,夸大主觀意志和精神能動的作用,不尊重客觀規律,輕率運動群眾所致;有的人說,“大躍進”與人民公社緊密相連,都出自毛澤東的“好大喜公”和急于求成;還有人說,“大躍進”是毛澤東家長專擅作風在經濟生活中帶來的惡果,云云。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