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創新驅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關鍵在于敢堅持敢擔當。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和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給國際社會帶來了經濟、政治、外交和社會層面的各種威脅與挑戰。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以“創新驅動 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浙江烏鎮召開,來自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位“網界精英”共聚一堂,展望互聯網發展前景。
本屆大會上,“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首次向社會公眾開放,首次發布“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匯集和展示了全球最領先、最前沿的一批互聯網新技術新成果。一系列活動讓每個人都更深刻地認識到,在“互聯網+”的大潮之下,“科技改變生活”不再只是口號,創新已經成為當下推動互聯網發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人類謀福祉謀未來的重要宗旨。
以創新驅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關鍵在于敢堅持敢擔當。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和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給國際社會帶來了經濟、政治、外交和社會層面的各種威脅與挑戰。當前,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除了ICANN、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互聯網治理論壇這些既有專門的互聯網治理機構外,隨著互聯網治理逐漸進入國家安全的視野,國家和政府對于網絡空間治理的介入已經成為必然。作為快速崛起的互聯網大國,我國應積極構建更多建設性、參與性的方案,在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國際化的進程中,著力提升能力,形成既順應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需求,也符合國家利益的“中國方案”。
以創新驅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關鍵在于網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今年發布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到2025年,根本改變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實現技術先進、產業發達、應用領先、網絡安全堅不可摧的戰略目標。實現這個目標,要求我們順勢而為,瞄準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集中力量、刻苦攻關,推動高性能計算、移動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應用取得重大突破。此外,還應當加快培育技術應用生態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講,核心技術是用出來的,核心關鍵技術的掌握需要在應用中得到不斷完善。作為互聯網大國,我國只有具備了相稱的技術實力,才能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全球網絡空間造福全世界全人類。
以創新驅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關鍵在于推動信息經濟創新發展。縱觀歷史,技術革命轉化為產業革命,方能助推生產力的飛躍。當前,互聯網技術和產業應用迅猛發展,引發全球經濟發展格局重構,人類正從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加速過渡,工業化時代依賴資源消耗、強調規模效益的增長模式已陷入瓶頸,忽視責任、只關注自身利益的舊發展觀念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我國正處于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產業革命的關鍵歷史階段,要把握時代機遇,全面塑造和提升網絡空間競爭力,將互聯網更全面、系統、深入地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以數據為核心重構生產要素,加速從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實現以物質產品大規模生產和消費向以數據大規模生產和消費轉變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化解資源環境約束,擺脫對物質消耗過度依賴,從而最終實現可持續創新發展。(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信息化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 周 劍)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