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1日,“史上最嚴”的新食品安全法將正式施行,新法中要求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必須持照經營(農產品除外),同時平臺負有審核經營者證照的責任。
10月1日,“史上最嚴”的新食品安全法將正式施行,新法中要求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必須持照經營(農產品除外),同時平臺負有審核經營者證照的責任。記者采訪淘寶客服時獲悉,淘寶已經要求食品行業賣家出具齊全的三證(開店主體人半身照、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按照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進行準入申請。倘若10月1日之后沒有完成這一步驟,食品賣家將被禁止發布新商品。記者調查發現,這樣一來不少“自制食品”將沒得玩了。
最嚴食品安全法下月施行 自制食品帶上“緊箍咒”
“食品流通許可證”審核不通過 禁止賣家發布新商品
《食品安全法》的新規尚未開始實施,淘寶網就已經開始對主營食品類目的賣家念起了“緊箍咒”。
淘寶網客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早在8月底,淘寶網就為三證(開店主體人半身照、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不一致,且在一年中持續主營食品類目的賣家,開放變更過戶入口。目前食品行業賣家準入正式執行時間是10月1日,賣家只有上傳“食品流通許可證”并通過審核,才可以在淘寶網上銷售食品。據客服人員介紹,倘若10月1日之后沒有完成這一步驟,食品賣家將被禁止發布新商品,“對于已上架商品,是進行下架處理還是進行管控,未來會有具體通知”。
此外,淘寶客服人員昨日告訴記者,目前,自產自銷的食用農產品目前不需提供許可證。“如果說是農產品及經營地方特色食品的商家,比如說你賣的是自產自銷的農產品,水果、蔬菜、水產、海產品、沒有包裝的、無QS標志的商品,是不需要許可證的。”
“農家秘制”食品以后或沒得玩了
記者在淘寶網一家名為“鄉巴佬”的初級農副產品網店看到,該店內售賣的梅菜干、筍干、番薯干等原材料均產自自家田園,晾曬過程也是自家人親手制作,沒有經過任何的食品安全許可和檢測。
在一家“隴上家園土特產”網店記者看到,有農家自制的甘谷辣椒面、杏仁、杏干、休閑零食等,雖然包裝袋上顯示有“QS”,但并沒有看到店主公布其食品流通許可證。
網店賣家小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想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必須在生產場地、生產規模、管理模式等方面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而自己的“小作坊”很難達標,“隨著新規的實施,以后恐怕沒得玩了”。
記者了解到,在實體店的監管體系中,有包裝的食品屬于生產加工范圍,應有食品生產許可證,也就是質監部門核發的QS證。而銷售食品的店鋪,則應有食品流通許可證。顯然,和小李一樣,電商平臺上的眾多食品賣家,并無任何部門頒發的證件。而他們要取得QS證或者食品流通許可證,必須在生產場地、生產規模、管理模式等方面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成本上的投入太大,這也注定他們較難轉成正規軍。
淘寶店主馬女士昨日在聊天中向記者透露,根據現行規定,一般的食品必須填寫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才能上架,但多數自制食品的賣家都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選擇了“鉆空子”——即改為選擇“散裝食品”再上架。
應對新規 打算自建食品加工廠
昨日,記者與蘭州市一家非常火爆的外送平臺“陳Sir家”取得聯系,據負責人陳文軍介紹,將盡快落實實體工廠相關事宜。另一位通過朋友圈銷售自制小海鮮的羅媛也表示,所需手續目前正在辦理,辦理完成后她的小店將繼續營業。但也有部分經營者表示,對此規定并不知情,但會按照相關規定辦理相關許可證。
監管更嚴 以后網購食品更放心
市民鄭慧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零食達人”,非常喜歡網購食品,以前選擇買大廠家的,后來發現有些個人自制的食品味道也不錯,所以開始網購自制食品。但有一次,她買了一些餅干類的產品,發現找遍整個包裝都沒有生產日期等標識;而購買了一次自制的辣椒醬以后,她拉了三天肚子,由此她認為網上出售的這些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她說:“因為部分食品沒有相關的安全證明,雖然包裝看起來很美好,但無法保證制作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生產場地的衛生和食品的安全。” 如果網店被要求公開相關資質信息,會對網購食品的安全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