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70個大中城市已經連續兩個月房價下行,國內不少城市的新建住宅銷量也開始下滑。中國房地產業還能持續增長多久?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70個大中城市已經連續兩個月房價下行,國內不少城市的新建住宅銷量也開始下滑。與之密切關聯的一個因素是,庫存量已經累積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樓市的拐點到了呢?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的與會嘉賓各抒己見,觀點碰撞。
話題1
樓市是面臨崩盤 還是在走向成熟?
發言人: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研究院院長鄧永恒
鄧永恒表示,目前有許多跡象證明,中國樓市已經到了拐點。
他說的這個拐點,指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從一個不成熟的發展階段,正轉向一個成熟的發展階段。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情況,樓市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二季度銷售量全國下降了9.29%。如果看35個大中城市,下降了1.28%。
鄧永恒說,他在美國待了20多年,幫美國政府管當時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初始階段銷售量很大,很多是散戶的投資者。
但是到了發展比較成熟以后,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市場就開始規范起來,逐漸成熟起來。
眼下,“房地產崩盤論”重出江湖。鄧永恒認為,“房地產要走下坡路”是一個比較片面的看法。樓市轉為成熟以后,有許多方面需要跟進,比如新加坡,市場穩定了,房地產信托就發展得很全面。所以,今后的兩三年或者三五年,或許可以逐步開放關于房地產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一些探索,從快速周轉型的房地產市場,向逐漸增大持有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
話題2
是拐點還是周期性調整節點?
發言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劉曉光、上海長甲集團董事長趙長甲、萬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侖
樓市是否到了拐點尚不明確,劉曉光這樣認為。
劉曉光認可目前樓市現狀:國內一些城市的住宅銷售量和價下跌了,這不僅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以投資為主導的市場,也意味著這些城市的住房市場預期發生了一些逆轉,即投資者不敢或者不愿意進入房地產市場。
但是,他對“拐點論”仍抱懷疑態度,稱國內房地產市場周期性的調整已經開始了,而這個結論有待討論和評判。
與劉曉明態度不同的是,趙長甲認為,樓市調整期到了,但樓市拐點還沒有到。他認為,作為一線城市的房產企業,就目前來看,房地產的銷量和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中國樓市一直向上發展了這么多年,不可能永遠向前走,并一直在向高的方面發展,總會有一些調整。
這種“周期調整論”,馮侖也比較堅持。“住宅的青春期結束了,靠規模取勝越來越難。”萬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侖日前表示,接下來,住宅類地產公司或將面臨轉型或退市壓力。
相關觀點
“任大炮”:樓市沒有泡沫
素有“任大炮”之稱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23日在鄭州舉行的夏季亞布力論壇上再放“硝煙”:從住房的供應上看,未來供求關系會惡化,雖然現在還有供應量。
他說,要判斷樓市情況應該看整體數據,用局部數據來判斷樓市拐點是錯誤的,在中國經濟增長率至少保持在6%時,樓市沒有泡沫。
“我們唯一不能控制的原因就是:我們不知道政府會加大多大力度去進行保障性住房建設,不知道會拿出多少力量來進行棚改。”
他預測,明年9月,本來商品住房供應量應該下降、供求關系應該轉換的時候,保障性住房和棚改的房子如果“上來了”,就能頂上供應需求。
呼應屬于均衡的形式美,是各種藝術常用的手法,呼應也有“相應對稱”、“相對對稱”之說,一般運用形象對應、虛實氣勢等手法求得呼應的藝術效果。這種延續手法運用在空間中,使空間獲得擴張感或導向作用,甚至可以加深人們對環境中重點景物的印象。【詳情】
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