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09:59
來源:映象網-河南衛視
11月8日晚,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第二季“鄉愁念出致富路”在河南衛視播出。特約記者吳學蘭來到河南新縣的西河灣村,通過深入實地探訪,講述了這個曾經的貧困山村發展旅游、脫貧增收的動人故事,也為當前普遍存在的“空心村”、“留守村”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脫貧參考。
網絡平臺引熱議,千萬網友話“鄉愁”
節目播出后,人民網、光明網、央視網、中國網、騰訊、新浪、搜狐、網易、今日頭條、百度等數百家媒體進行轉載,今日頭條智能抓取、重點推送播出時間。話題#脫貧大決戰#在新浪微博話題綜合榜排名第十,全國綜藝榜排名第一 ,新浪微博閱讀量達到了1800萬。今日頭條超級話題互動量達60萬。百度、360等搜索平臺的熱詞搜索總量達550萬。
節目中山清水秀的小村莊,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也勾起了無數網友對家鄉的回憶。看到西河灣村從貧窮到富裕,從破敗不堪到煥發生機,網友們紛紛感嘆,曾經魂牽夢縈的“鄉愁”,通過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也能變得更加美麗。
“國社名嘴”:《脫貧大決戰》告別“清談館”,勇做“行動隊”
新華社高級編輯、時事評論員吳學蘭長期活躍在各類電視媒體第一線,此次作為《脫貧大決戰》的“特約記者”,親身體驗了節目的制作全過程,讓這位資深媒體人也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感觸。“我感覺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節目真是一檔‘內外兼修’的節目。”在吳學蘭看來,《脫貧大決戰》節目設計有創意,內外景結合,讓觀眾既能看外景呈現的故事,也能聽內景里聊出的想法,既保證了節目既有很強的觀賞性、故事性,又通過演播室的深度訪談,引發觀眾的思考及共鳴。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當下一些訪談節目淪為‘清談館’的時候,《脫貧大決戰》是難能可貴的‘行動隊’。從節目錄制開始算起,到播出,再到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整個過程中切實幫助到了不少貧困人口。”不僅如此,《脫貧大決戰》節目的播出更是帶動了社會各界幫貧濟困的熱情,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奉獻自己的愛心,讓扶貧真正成為了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讓我們的社會逐步實現“弱有所扶”的溫馨前景。
談到《脫貧大決戰》對于脫貧攻堅工作的實際作用,吳學蘭說,《脫貧大決戰》每期都會介紹一種扶貧方式,有的是教育扶貧、有的是金融扶貧、還有旅游扶貧等。這樣其他情況類似的地區可以參照借鑒,不僅河南省內的貧困地區會因此受益,其他省份也可以在扶貧路上少走彎路。
不過,吳學蘭也坦言,扶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打造一檔既有可看性又傳播正能量的節目不是易事,《脫貧大決戰》做到了,它所獲得的很多獎項證明了這一點。希望節目不忘初心,未來能通過更多、更新的視角持續關注脫貧經驗的積累,讓一檔屏幕上的節目能幫助更多生活中的百姓。”
村民:節目做得很好看,實實在在有幫助
11月8日,《脫貧大決戰》“鄉愁念出致富路”播出后,西河灣村一下子出了名。村民張因權看了節目后連連說了幾個“好看”,“沒想到俺們村上了電視也這么好看,沒想到講老百姓的節目這么好看。”
張因權覺得,通過《脫貧大決戰》的宣傳,西河灣村的旅游發展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節目播出后,很多身在外地的村民紛紛打電話回來,大家在交流中,都感到作為西河灣人非常自豪,對西河灣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對我本人影響也很大,能在電視臺上露面,是這一輩子從來沒有想到的事,非常激動,也非常感動,同樣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真心希望河南衛視類似的節目越辦越好,這對宣傳河南,發展河南大有幫助。”
同樣作為西河灣村民,農家樂老板陳曼洋感受到的,不僅有激動的心情,還有實實在在的收益。“這次河南衛視的宣傳,使我們的生意明顯更紅火,村民們的精神面貌明顯改變。舉個例子,按照以往的情況,現在應該是西河灣村的淡季,可是今年包括今天都有非常多的人來玩,我們的生意也非常好。”陳曼洋表示,以后他會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小吃,讓游客離開西河灣也能記住西河灣村的美食。談到有什么遺憾,陳曼洋笑著說:“這樣的節目太少見了,要是能多播幾次就好啦。”
接地氣,暖人心,有溫度,講真話。相信隨著節目在播出過程中不斷的進步和完善,《脫貧大決戰》“真扶貧,扶真貧”的風格一定會受到更多電視觀眾的喜愛,一定會全方面贏得社會各界的認可,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全面脫貧,建設小康, 《脫貧大決戰》陪你在路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