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朱殿勇劉勰)7月17日至19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巡查組在我省開展脫貧攻堅巡查工作。20日,巡查組在鄭州召開反饋會議,就巡查情況對我省進行了反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代表省委、省政府作表態發言,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主持會議,巡查組組長劉國強、副組長張宏森出席會議,省領導王炯、穆為民、王鐵出席會議。
劉國強在反饋巡查情況時指出,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級干部對脫貧攻堅工作高度重視,對國務院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反饋意見整改要求認識深刻,脫貧攻堅成績令人欣慰,整改成效顯著,河南省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思想認識提高、政策措施改善、推動落實有力與扶貧成果加大的良性循環局面,干部的情緒是高漲的,人民群眾是認可的、滿意的。主要表現在:一是政治站位、思想認識顯著提高。整改行動迅速有力,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形成上下同心謀大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可喜局面。二是整改目標、整改措施精準有效。省委、省政府提出“六個一”“五個辦法”“三個零差錯”“三個度”等強有力的措施,各市縣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規定動作之外創新自選動作。三是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取得成效。省委、省政府在整改過程中自我加壓,全面客觀查找問題,剖析原因,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辦法和措施,各市縣也能做到舉一反三,查擺問題,及時整改;針對國家成效考核工作中發現的貧困戶退出精準率較低的問題,對全省211萬個貧困戶檔卡一戶一戶校準,實現全省覆蓋,統一規范檔卡資料;縣、鄉、村各級干部在貧困戶納入和退出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尤其是通過“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九不準”和公示名單等措施,貧困戶識別退出準確率大幅度提升,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四是干部作風、干群關系明顯改善。省委、省政府及時出臺完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的意見,嚴格督查巡查,嚴格考評獎懲,各級干部切實轉變作風、夯實責任,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第一書記、包村干部、扶貧工作隊、村兩委干部甘于奉獻,勤于謀事,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鑄成了堅強的戰斗堡壘;貧困戶對本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較為熟悉,切實得到了他們的實際幫助。通過脫貧攻堅工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大為增強,農村群眾對基層干部更加信賴,關系更加融洽。
就下一步工作,巡查組提出四點建議: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久久為功的韌勁,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可持續性、加強與全面小康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創新工作方法、充分發揮政策效能,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謝伏瞻在表態發言中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就脫貧攻堅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形成了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我們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巡查組此次來豫巡查脫貧攻堅工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肯定了我省成績,提出了中肯建議,對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推動貧困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向黨、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對巡查組提出的建議,我們要認真梳理、深入分析,進一步細化具體化各項政策措施,緊盯瓶頸制約,緊盯致貧成因,緊盯穩定脫貧,使整改過程成為推動落實、改進工作、促進提升的過程,切實把巡查成果轉化為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實實在在的成效。要扛穩壓實省市縣三級責任、鄉村責任和各部門各系統責任,形成條塊聯動、通力協作、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要堅持“真扶貧”“扶真貧”,做到資金一筆一筆用精準、項目一個一個抓落實、幫扶一戶一戶做到位,穩扎穩打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完成年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奮力譜寫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巡查組成員,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等出席會議。
7月13日至7月16日,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開展了“走訪慰問貧困生 精準扶助送溫暖”暑期走訪活動,對獲得資助的學生進行家訪,了解當地扶貧辦和資助中心的資助政策及流程,踐行“精準認定”和“精準資助”,認真建設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
扶貧干部只有心系扶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才能保證黨的脫貧攻堅計劃完滿完成,才能更好彰顯出領導干部為民本色。
為落實好黨中央提出實施精準扶貧戰略,鐵路部門因地制宜、因勢而為,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偏遠貧困地區,先后開行了81對公益扶貧列車,為百姓走出山區融入都市圈、提振地方經濟發展、帶動旅游經濟消費等從交通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發生在扶貧領域中的腐敗,給黨風社風民風造成的不良影響、讓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受到損失,絕不能輕易放過,遏制此類腐敗,亟須填平制度的短板,補齊監管的漏洞。
扶貧領域中的腐敗,要靠規定、靠監督持續發力,以狠剎“扶貧蛀蟲”為契機,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我們必能營造清正、廉潔、正氣的基層良好生態。
“高積分”所折射的即是扶貧要“扶志”,只有群眾的精氣神被真正調動起來,才能讓群眾思想上“有盼頭”,行動上“有奔頭”。讓群眾心中燃起積極向上的火焰,脫貧之事則水到渠成。
扶貧干部只有講貧困群眾聽得懂“土話”,才能更加“接地氣”,彼此之間才能進行無障礙溝通,才能打破隔閡和成見,成為朋友,甚至成為家人。
所謂扶貧干部和貧困群眾要“親”上加“清”,就是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以“親”凝聚團結盡可能多的扶貧力量,以“清”營造好脫貧攻堅的良好環境,做清白人、做干凈事。
2015年8月份,中原高速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劍君正式到濟源市委組織部、大峪鎮及王莊村報到,擔任村委第一書記職務,2015年9月1日正式駐村工作。從此以后,他積極協調,爭取濟源市交通局2.5公里道路加寬建設資金;爭取省交通運輸廳3.5公里道路建設140萬元資金支持,道路工程目前正在實施。
扶貧工作本身就是一場“趕考”,最重要的還是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扶貧趕考永遠在路上,考題永遠在人民心中,扶貧趕考沒有逗號,只有句號,只有人民滿意,才算及格。
加強信息公開,增加監督渠道,完善網絡監管,進一步暢通監督通道,保障扶貧一線群眾聲音能及時及快的反映上來,以便對“扶貧貪官”及重及快的懲治,不僅是挽回國家經濟損失的需要,更是撫慰老百姓受傷的心。
扶貧不搞“盆景”,就是要求干部拋棄“面子工程”、輕惠民實效,挑領導容易看得見的地方扶貧,把資金集中投到少數幾個點上的想法和做法。
反腐的關鍵是“防患于未然”,等腐敗已經出現了,再去查處,大多已“人去樓空”,損失已無法彌補了。健全和完善扶貧領域監管制度是“防患”的關鍵。
張旸就是眾多駐村第一書記中的其中一員,帶著組織的囑托和信任,服從組織的安排,去中牟縣刁家鄉小王莊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去加強黨支部力量,盡快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打響脫貧攻堅戰,讓群眾早日走向致富路,早日過上小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