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將成全國首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
“洛陽市的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思路明確,認識到位,領導重視,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成效明顯,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鑒。”近日,水利部副部長劉寧在洛陽市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驗收評審會上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日前,洛陽市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工作,順利通過水利部組織的專家評審。這預示著,洛陽市將成為全國首個獲得該稱號的城市。
洛陽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
伊、洛、瀍、澗、黃五條河流流經于此,水資源十分豐富。
洛陽為水擔憂。洛陽曾是水土流失的重災區,有“十年九旱”之稱,水土流失面積1.04萬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約68%。
近年來,河洛兒女用智慧和雙手,再造了秀美山川景象,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6200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4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8%,城市區綠地率達34.6%。
經過持續不斷的生態水保建設,洛陽城市區已形成景觀水面20平方公里,80公里景觀水系,水面面積占城市區面積10%以上,人均水面面積超過10平方米。
根據不同區域的生態和地形特征,洛陽將城市區劃分為五大水土保持功能區。在城市北部邙嶺區,植樹1300萬株,建起了北邙生態屏障;在城郊丘陵低山區,重點營造了水源涵養林和特色經濟林;在城中及周邊,利用特殊地形和地理位置,興建了數萬畝的城市森林公園;在城市河渠水系沿岸全部進行水保措施配套,形成了長達100多公里的綠色生態廊道;在市區南部圍繞龍門石窟建設了1萬余畝的水保生態園。
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洛陽市實現
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近10年來,洛陽市水土保持及生態建設投資達28億元,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60%,城市區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96.2%。興建基本農田241萬畝,水保造林250萬畝,營造經濟林156萬畝,修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10萬多座。
如今,行走在洛陽的任何一個角落,綠樹、清水、牡丹,是觸手可及的溫柔,常常忍不住閉目深吸一口氣,感受自然溜溜地從臉龐滑過,生態文明城市一步步綻放芳容,國際旅游文化名城一步步嶄露頭角……
(記者 楊玉璞 黃紅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