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宛綠蔬菜專業合作社 做給社員看領著社員干
新野縣城郊鄉素有種菜的傳統,但種的都是蘿卜、白菜、包菜、辣椒、蔥等大眾菜,銷售方式也是一副挑子、一輛板車、一家一戶進城賣。品種少、規模小、效益自然也就低,且幾乎沒有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該鄉劉洪定1982年高中畢業后,憑借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靈活的經濟頭腦,靠種菜和經商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但周圍大多數的菜農起早貪黑只能賺到維持生計的辛苦錢罷了。忙碌之余,劉洪定一直在思索著能否找到一種賣價好、銷路廣、耐貯藏的.菜品。1994年在濟南的一個展銷會上,劉洪定終于找到了他想要的菜——荷蘭Bejo甘藍。Bejo甘藍的推銷人員說,他們的甘藍用腳踹都不會裂開,對此頗為不屑的劉洪定狠狠地朝甘藍踹了一腳,那棵菜竟然完整如初。這下劉洪定來了興致,帶了展銷商贈送的種子回家試種,結果大獲成功。隨后通過努力他又獲得了該品種的國內代理權。1997年劉洪定成立了主推甘藍的宛綠蔬菜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將Bejo甘藍種植面積推廣到14萬畝,年產量40多萬公斤。
近日,劉洪定告訴記者,新野的甘藍冬天成熟時,正是東北等北方地區缺菜之時,而南方的甘藍還沒有成熟,所以不愁銷路。而且因為Bejo甘藍耐貯藏,能夠長距離運輸、菜質優,每公斤要比普通甘藍貴兩三毛錢。目前已遠銷16個省市區,在全國大中城市設立直銷窗口8個,出口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
在合作社的蔬菜恒溫庫,這幾天工人們正在安裝一條新的冷鏈。劉洪定告訴記者,冷庫的平均溫度為6度,適宜蔬菜貯藏。去年冬天大白菜價格低到5分錢,許多菜農就把菜存到了宛綠的冷庫里。今年3月往外賣的時候5毛錢還爭著要,不僅沒讓菜農遭受損失反而增收,而且菜農可在蔬菜售出后再向合作社交納貯藏費,更好地保證了菜農利益。
合作社建設的1000畝露地蔬菜標準園,平均每年引進2~3個優良品種,與同類品種對比實驗,成功后再推廣,保證了品種的優良性。同時與大型養牛場合作,生產有機肥,發展無公害蔬菜。聘請荷蘭Bejo公司、河南農大的專家教授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每年培訓30余場次,3000余人。通過與南陽聯通公司合作,建立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合作社通過短信平臺將專家的技術指導意見和市場信息,第一時間發送給社員及帶動的農戶,為其種菜賣菜提供全方位服務。
宛綠蔬菜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532戶,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1500畝,專職技術人員18名,服務帶動農戶3.6萬戶,種植甘藍、胡蘿卜、洋蔥等蔬菜十多萬畝。蔬菜示范園內建有農產品檢測室、工廠化育苗廠、加工整理車間、恒溫庫、配送中心,形成了以甘藍為主推品種的專業合作社。為了保證社員利益,合作社對紅利分配和財務收支實行公開,接受社員監督。2011年合作社總收入7024.78萬元,社員分紅40.2萬元,二次返利300多萬元,人均生產收入1.6萬元,比社外菜農高出一倍。
今年7月,該社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做給社員看,領著社員干”的劉洪定,在談到對合作社未來的規劃時說,我們的目標是不求大,要求強;不求快,要求好,做最專業的農民合作社。(記者 曹國宏 實習生 曹怡然 通訊員 喬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