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穩步推進
河南日報訊 (記者闕愛民 通訊員徐海林)“這里是車庫,一樓二樓各有一個洗手間,這間是廚房……”4月25日,在內鄉縣瓦亭鎮龍山新型農村社區,剛剛搬入的農民李占祥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內鄉是傳統的山區農業縣,去年以來,該縣圍繞轉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徹底打破行政村區劃界限,通過對若干相鄰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整合,統一布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全縣首批規劃社區69個,已開工建設21個,其中,師崗曹營、瓦亭龍山等5個社區已初具規模。
制定一套好規劃。圍繞城市發展規劃、村鎮體系規劃、空間布局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等的相互銜接和融合,按照近路、近城、近鎮、近中心村、近生產耕作區、近產業基地的原則選址,突出環境宜居,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建立一套好機制。社區建設的地和錢從哪里來?該縣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山荒坡治理“以地還地”,并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投資機制,即縣鄉政府拿一部分,職能部門對口幫一部分,民營企業捐一部分,建設單位墊一部分,群眾出一部分,市場運作“生”一部分,從而緩解了資金壓力。
挖掘一個好故事。強調文化是社區的魂,每個社區都挖掘出屬于自己的“故事”,體現社區的文化滲透魅力。馬山口是國家級文明集鎮,明清時期就是享譽全國的中原旱碼頭,更是南陽工業的發祥地。當地政府建設的可容納5000戶農民居住的“奔馬社區”,就是立足挖掘其古老的商業、工業文化內涵,在社區廣場上輔之以栩栩如生的各類泥塑造型,讓農民在品嘗幸福生活的同時,追憶昔日的開放繁榮,開拓更加美好的未來。
培育一個好產業。按照“兩不三新”的總要求,突出“噸糧田”、“萬元園”、“億元廠”建設。該縣對已初具規模的糧區、煙區、林區、畜牧區、工業區等明確了發展目標,出臺了力爭3年至5年,建設雙十萬畝干鮮果基地、30萬畝優質高產糧食基地、100萬頭商品豬飼養基地等基地和4至5個年產值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戰略規劃,確保進入新型農村社區的農民都能就近就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