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田林網規范成國標
河南日報訊 消除干熱風,調節小氣候,科學規范的農田林網可使糧食增產10%。3月13日,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傳來消息,該院主編制訂的《農田防護林工程設計規范》獲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成為首個全國農田林網工程設計建設標準,將于今年5月1日起實施。
專家表示,這對規范我國農田防護林建設、保障平原農區糧食穩產高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農田防護林能有效防止和減輕干熱風等對農作物的直接危害,并可減少蒸騰,調節氣溫,是農牧業豐產、穩產強有力的保障。省農科院長期監測表明,農田林網營造的風調雨順小氣候,可使糧食增產10%,相當于每年貢獻糧食百億斤。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營造農田防護林最多的國家。然而,由于缺乏統一工程建設標準,農田林網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不高,綜合防護效益難以充分發揮。
為此,2007年國家有關部門確定由我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在對全國自然災害發生情況、農田防護林建設現狀等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主編完成《農田防護林工程設計規范》國家標準的制訂工作。
在營造林方面,《規范》要求,工程設計應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景觀與游憩需求等綜合因素。營造林應以混交林為主,純林比例不超過70%,宜采用喬、灌、草結合的緊密結構。對于樹種選擇,在遵循適地適樹原則下,可適當引進主根深、樹冠窄、樹干通直、速生、與農作物協調共生關系好的外來優良樹種。
此外,《規范》還將全國劃分為六大農田防護林區,并因地制宜推薦了不同林區主要造林樹(品)種、農林間作模式等。
據介紹,農田林網的國家標準之所以選擇“河南籍”,主要是因為河南平原林業長期走在全國前列,農田防護林綜合體系在提高和穩定糧食生產能力中作用突出。(記者 杜 君 通訊員 張向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