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好人孫德坤23年學雷鋒,卻因做好事耽誤本職工作屢被辭退,甚至流落寄宿在深圳立交橋下。4月26日,本報對此報道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數人在對他的善舉表示可敬可佩的同時,也認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孫德坤更應該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再去做善事,而且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給他妻子、兒女更多的關愛。
“孫德坤使命感如此強,到慈善機構工作會更好。”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
網友發表看法:值得敬佩,希望他“理性”學雷鋒
“雷鋒”失業的消息在網上持續發酵,很多網友認為孫德坤離崗救人這種做法太偏激,應更理性地去學雷鋒。行善和工作其實并不矛盾,應在立足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去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其實雷鋒也是這么做的。
@小崔說法認為,完成好自己工作,其實也是在幫助他人,雷鋒也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他人的。有些網友的評論更為直接,揭示工作與學雷鋒的關系。@淵博的小隱于市認為,讓別人養活你,去當雷鋒不合適。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孫德坤應先把自己的屋子打掃干凈,再去幫別人掃屋。
本報評論員黃普磊說,愛崗敬業也是一種契約精神,是信用社會的起碼要求,孫德坤給別人打工卻沒做到這一點,是一種不認真履行合同的表現。為人處世,應先做人,后做事。
本報聯合大豫網對孫德坤離崗救人丟工作進行調查,共有400多人參與。超過53%的網友表示敬佩的同時,也認為學雷鋒應當理性,應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幫助人。
慈善人士建言:“一定要先吃飽飯,再去做善事”
“作為普通人,做善事最好還是利用業余時間。”在北京工作的李守祿說。李守祿是信陽固始縣人,他近年每周六、周日充當交通志愿者,每周抽出3個小時陪獨居老人,被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授予“尊老愛幼愛心使者”。李守祿說,“絕對不會啤酒不送,去做好事。”因為,不送啤酒,就沒收入,無法立足。
河南在京環保志愿者服務隊發起人、感動中原十大人物、北京八里莊街道保潔員李高峰說,做慈善的人成了政府救助對象,這是一種悲哀,一定要先吃飽飯,再去做善事。
曾經獲得四川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的河南紅五月公益聯盟負責人劉磊說,這幾年,他之所以把工作之余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預防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公益活動中,是因為,他和妻子都有穩定的工作,生活無憂。
“可以看出,孫德坤非常熱愛慈善事業,像他這樣使命感強的人,如果能到慈善機構工作,既滿足了他繼續干慈善事業的需求,又給他一份保障,是非常不錯的一個結局。”在聽了記者的情況介紹后,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這樣認為。
釋疑
專門幫孫德坤建慈善平臺,尚不現實
采訪中,有人認為,孫德坤23年做善事,救助了那么多人,現在,他遇到困難,政府也不能當一個看客,應該給他提供一些幫助,甚至幫他建立一個助人的平臺。河南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的李先生說,民政部門的職責是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更多人做慈善,但政府部門不一定要直接做慈善。現在孫德坤失業了,政府并不能要求哪個機構一定給他提供一份工作,也不能要求慈善機構給他提供工作。政府的資金都是財政資金,專門幫孫德坤建立一個慈善平臺也不現實。 (記者 周廣現李一川 實習生李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