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蘭回村記》在新蔡縣基層干部中引發(fā)強烈反響
1月9日,河南日報記者朱夏炎、平萍采寫的長篇通訊《吳樹蘭回村記》刊發(fā)后,迅速在第一書記吳樹蘭駐村所在地的新蔡縣廣大基層干部群眾中引發(fā)強烈反響。
“她看輕的是名利,看重的是事業(yè);看輕的是個人,看重的是百姓;看輕的是小家,看重的是大家。”1月10日,縣委辦公室后勤服務中心副主任時曄說,雖然過去與吳樹蘭接觸很多,心中對她很敬佩,但看了報道后,“才知道她兩年多時間為群眾做了這么多的實事,我感動得直想流淚。”
縣畜牧局局長楊安國1985年就與吳樹蘭認識。他說:“吳樹蘭回村當?shù)谝粫洉r,我還在農(nóng)機局當局長。村里辦奶牛場,她找我辦理購買擠奶機應該享受的農(nóng)機補貼。我到畜牧局后,她建養(yǎng)鴨小區(qū),鴨子病了找我,不好賣時也找我。總感覺她是個女同志,年齡又那么大了,那么熱心為群眾辦事,應該幫助。”楊安國認為,學習吳樹蘭,就應該學習她一心撲在工作上的敬業(yè)精神,學習她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實干精神。
“在她的心中,只有工作,沒有歇息;只有群眾,沒有自己。”他說。
黃樓鎮(zhèn)黨委書記孟長青曾任縣扶貧辦主任,與吳樹蘭接觸很多。他說:“看了對吳樹蘭的報道后,非常感動。這樣一心為民的好干部,是該好好報道了。她是我們身邊看得見、學得成的活典型。”他介紹說,吳樹蘭非常樸實,經(jīng)常穿著工作服教群眾養(yǎng)牛擠奶,經(jīng)常把褲腿卷到膝蓋上鍘草喂牛。干起工作是拼命三郎,跑項目有一股難以想象的韌勁,不達目的,決不放棄。她是個領導干部,但為了村里的事業(yè),為了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這是一般干部難以做到的。
剛調(diào)任頓崗鄉(xiāng)黨委書記的劉洪濤,曾是大吳莊村所在的孫召鎮(zhèn)鎮(zhèn)長。他說:“吳大姐是從省城來的領導干部,為了幫助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放下了身架,去找項目時能在別人門前一等就是兩三個小時。這股為群眾謀利益的韌勁,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記者李運海 龔硯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