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08:25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政策提示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
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
——摘自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趙媛
記者 高冬麗/文 沈翔/圖
高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正式發(fā)布,提出要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新政出臺之后,河南家長、老師反應如何,省招辦的說法又是什么?東方今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家長】
歡迎一年多考、招考分離
“這些改革都特別好,盼著能早點給孩子‘減負’。”鄭州市民陳女士說,她孩子上初三,經常做作業(yè)到十一二點。實行一年多考、招考分離他們非常歡迎,希望孩子到高考時有更多選擇,不再“一考定終身”。
鄭州市民崔為軍的女兒上高一,正面臨文理分科選擇。他認為,現在的孩子,從高一開始就為高二分科做準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文科能幫學生提高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理科則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崔為軍表示,文理不分科能讓學生們成為“通才”,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不過,也有家長和學生擔心文理不分科會增加學生負擔。“不分科,會造成孩子平均用力,結果什么也學不好。”家長趙先生說,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如果學生在高中時期就能發(fā)現自己對某科的愛好并專心研究,能為上大學及以后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校方】
不分文理科,提供“全營養(yǎng)”教育
對于高考科目減少,全國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河南分校董事長李光宇說,將來高考可能只考語文、數學等,英語則實行考級制度。
“高考科目減少,考察的內容可能并不少。”李光宇說,比如美國的SAT通用考試,雖然只包括閱讀、寫作、數學三部分,但數學也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寫作中也滲透了歷史、地理等知識,對學生的考察是全方位的。
李光宇說,英語納入社會化考試后,可以實現“一年多考”,這樣將大大提高高考的公平性,降低偶然性。文理不分科能給學生提供“全營養(yǎng)”式教育,更有助于人才的全面培養(yǎng)。
對于文理不分科會增加學生負擔的擔心,李光宇表示,取消文理分科后,會在學習內容、總量和分數上進行控制,許多科目的考察內容可能滲透和包含在幾個主要科目中。當多考變一考、一考多用變成現實時,學生們的學業(yè)壓力也會有所減輕。
學業(yè)水平測試“身價”有望陡升
在河南省實驗中學老師李功毅看來,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不僅是學生高中畢業(yè)的“通關”考試,更是學生高中三年學習成果的體現。
《決定》中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意味著學業(yè)水平考試“身價”將大增。
高校在選拔學生時,如何體現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地位”呢?李功毅分析認為,可能會有三種模式。
“一是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可以按比例折算成一定的分數。”李功毅說,高考總成績可以是“高考成績+學業(yè)水平考試”,兩種按某種比例進行分配,“二是將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換成一定的等級,作為高校錄取的一個重要‘指標’。”
另外,高校還可以自行決定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的運用,如大學物理專業(yè)的錄取,可參照學業(yè)水平考試中物理與數學的成績,或者允許學生自行選擇幾門最為優(yōu)秀的學科,提供給高校作為選拔依據。
“高中期間的社會活動表現和平時的成績,可能都會決定你上什么大學。”李光宇說,他曾在美國紐約的高中考察時發(fā)現,學生非常重視平時的社會活動等,這些可能在他們申請大學時起到重要作用,“未來我們將有望實行這種多元的模式”。
招考分離,可以“多次考試多次錄取”
李光宇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對高考制度實現重大改革,在全國實行“國考+校考”的模式,讓學生自由報考、中學從中推薦、高校自主選擇。
“《決定》中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和‘國考+校考’模式是一樣的。”李光宇說,這是現在大部分國家采取的模式,說明我們的高考“正在和世界接軌”。
李光宇說,所謂“國考”,就是像美國的SAT考試那樣,全國一張卷,一年可以參加好幾次,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成績最高的一次提交給大學作為錄取的依據。
所謂“校考”,類似于現在的自主招生,各高校根據自己的特點和人才選拔要求制定不同的標準。學生可根據要求向大學遞交“簡歷”,里面包含自己的“國考”成績、高中三年的成績、在中學各種綜合素質的表現材料等,由大學根據自己的標準審核材料,選拔錄取。
“這樣,學生就可以參加好幾次高考,可以同時報好幾所大學,并同時接到好幾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考生可自愿選擇去哪一所學校上學。”李光宇說,這樣招考分離,既能落實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又能擴大學生的選擇權。現在的高考志愿填報數量畢竟有限,未來考生可以有更多自主權,也避免了考生因為志愿填不好而上不了心儀大學的情況。
【觀點】
改革是讓高校與學生“自由戀愛”
招生考試制度的任何改革都是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敏感的地帶。在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郝森林看來,《決定》為教育指明了方向,將高考從唯分數論的“指揮棒”轉為素質教育的“服務器”。
“現在的考試制度是學生對高校的‘單相思’,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郝森林表示,而此次改革的目標則是讓高校與學生間“自由戀愛”,高校通過考試成績、素質評價等選擇學生,而學生也通過一年多考、多次選擇等挑選更適合自己的高校。
李光宇表示,《決定》已經明確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期待落實細則及路線時間表盡快出臺。
權威聲音
高考改革細則
年底再說
據了解,教育部有望在年底前出臺高考改革細則。省招辦新聞發(fā)言人陳大琪說:我省將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經過研究制訂方案再遵照執(zhí)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