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08:26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專家認為,多地競逐自貿區,不僅出于對巨大的政策紅利的渴望,還有對于上海自貿區建成后的遠慮和近憂。
那么,河南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在這場“申報大戰”中脫穎而出?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李凌/文
記者 邱琦/圖
專家 申報自貿區不能盲目
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認為,各地都應好好研究一下什么是自貿區,設立自貿區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實現哪些功能。
國務院常務會議在批準上海自貿區方案時,明確表示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這讓多個城市有了遐想的空間。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湖北武漢。
武漢市正以陽邏、沌口、東西湖園區整合的“一區三園”,申建武漢江北綜合保稅區,這或將成為內陸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保稅區,亦是武漢邁向申請自貿區的重要一步。
安徽也于近期提出設想。
媒體報道,近日安徽省副省長花建慧要求,省會合肥作為出口加工區和綜合保稅區的疊加區域,要提早謀劃自貿區的申報啟動工作。
“天津、廣州、福建、浙江等地都具備自貿區的部分條件,如果僅僅是想做一個優惠特殊政策下的轉口貿易中心、離岸金融中心,這些條件已足夠,而如果是想以此推動全國發展,那還不行。”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說,各地都應好好研究一下什么是自貿區,設立自貿區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實現哪些功能。否則,盲目申報是沒有用的。
那么,河南申報自貿區,又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劣勢 河南對外開放度稍差
河南在自貿區注冊機構較少,具有一定規模和品牌效應的企業幾乎沒有,而且對自貿區的認知不夠,人才儲備不足
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表示,河南的劣勢在于河南在自貿區注冊機構較少,具有一定規模和品牌效應的企業幾乎沒有,而且對自貿區的認知不夠,人才儲備不足,目前還沒有建立起與上海自貿區相對應的對接機構,在利用自貿區發展河南經濟方面反應慢了點,對策少了點,步子小了點。
還有,“現階段的河南的出口,是緊密依靠富士康。”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表示,河南全省貿易總量中,將近半數份額得益于富士康。省商務廳公布的數據,河南1~9月份進出口額為387.3億美元,增幅為14.4%,高于全國平均增速6.7個百分點,體量居中部六省之首,在全國排第13。
但是,“14.4%的增幅未達到全年15%的省定目標,”他說,受富士康出口同比減少的影響,第四季度外貿增速也面臨壓力。
“河南有基礎,有特點,劣勢就是地處內陸地區,開放度稍微差一點。同時,在交通上,不像沿海沿邊城市和湖北、安徽等沿江城市那樣,有交通的便利。”谷建全認為,建立自貿區,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潮流,“不加入世界經濟體系,不融入這個潮流里邊,對外開放是沒有希望的。”
優勢 獨一無二的航空港區
“我們有自貿區的基礎優勢:鄭州航空港區、綜合保稅區、航空物流區、報稅物流中心,各種園區比較齊全,特點比較突出”
但優勢更為明顯。
根據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前三季度,鄭州航空港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5%,這同前三季度河南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7%相比,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其中,航空港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5%;累計簽約項目40個,總投資超過1110億元。這樣的發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耿明齋認為,國家之所以將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落戶河南,就是為打造一個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為主體的航空經濟聚集區,來分流一線城市的中轉和貨運功能。因此,一旦航空港成為自貿區,其“虹吸效應”將擴大更多倍。
此外,宋向清也表示,“河南的優勢在于可為自貿區提供充分的資源,勞動力,廣闊的市場以及由鄭州航空港和鄭歐國際貨運專列構成的國際貨運新樞紐”。
“我們有自貿區的基礎優勢:鄭州航空港區、綜合保稅區、航空物流區、報稅物流中心,各種園區比較齊全,特點比較突出。”谷建全認為,“我們要立足河南的實際,向國家提出我們的建議,在內陸地區怎么建立適合自己的自貿區,讓國家從政策層面上認為,做這樣的探索非常有意義,這才是關鍵。”
建議 揚長避短找準定位
“河南要順應發展趨勢、潮流,探索出一個內陸地區、中部地區的自貿區,對全國的內陸地區來說,意義很大。”
“申報自貿區,只有找準定位,建立特色,與其他自貿區相比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方可以成功。”
宋向清建議,“第一要強調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和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三大國家級戰略對自貿區的支撐和互補。第二要強調作為絲綢之路國際經濟帶上的中心城市和鄭歐國際貨運專列開通對自貿區的支撐。第三要強調中原腹地充足的資源稟賦和市場潛力。鄭州自貿區的定位建議以糧食和食品國際貿易為支點,以面向中亞西亞和歐洲為重心,區域性專業性內陸型自貿區。”
“我們是內陸地區,但這個既是劣勢又是優勢,因為,像沿海等城市再建立自貿區,已和上海沒有什么區別,失去了示范的意義。”谷建全表示,“自貿區要獲得國家批準,必須有相應的側重點和區域特色。河南要順應發展趨勢、潮流,探索出一個內陸地區、中部地區的自貿區,對全國的內陸地區來說,意義很大。”
“相比武漢,他們的綜合保稅區還沒有獲批,而我們的已經很成熟;相比安徽,他們的地理位置不如河南,也沒有綜保區,更沒有鄭州航空港區的優勢。在中部六省中,我們只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立足差異化,第一家獲批的可能性就會很大。”省科協副主席、河南大學教授梁留科認為,“河南的自貿區要在航空港區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和細化。”
谷建全也表示,上海申報自貿區,準備了很長時間,河南要有心理準備。很可能不會如天津、廣州那樣很快獲批,但我們可以做到爭取中部第一個獲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