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08:48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12月11日,2014年《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發布。明年將不用因調休連上7天班受到歡迎,但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
此“辦法”一出,立遭網民吐槽:年夜飯吃不成了,新晉春晚導演的馮小剛該悲催了,除夕回家估計享受不了免費高速了……
除夕為什么不放假?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表示,這種安排是想給公眾多放假一天的“隱性福利”——“很多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原本在農歷除夕約定俗成地放一天假”。看來,你是否能享受這種“隱性福利”,只能寄托于有個不那么頑固的老板了。
于是,有了“除夕放假考驗老板良心”一說。在假日辦安排出爐的第一時間,奇虎360、騰訊、樂視、恒瑞醫藥等知名企業老板先后第一時間在微博上宣布除夕放假,受到稱贊。
平心而論,在法定節假日天數保持11天不變的情況下,全國假日辦可操作的空間極為有限, 只能在“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間來回騰挪。
法定節假日能否再增加1天?若是與世界接軌,我們做到了,我國現行法定節假日天數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已經超過了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若論迎合民意,我們似乎不能把其他國家作為標準,畢竟代表傳統文化的節日有很多,且源遠流長,而從新中國成立后的規律上來看,法定假日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是一種趨勢。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的節假日只有4天;1999年放假天數增加到7天;2007年增至11天,正是在2007年的改變中,才有了除夕假的制度安排。
而事實上,節假日也是民眾分享社會發展紅利的一種體現,中國正處于不斷地釋放“紅利”過程中,會不斷地滿足著勞動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法定假日增加1天也并非不可期。
不過,不能因為與發達國家的法定假日天數基礎一樣,就說明中國人的休假水平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勞動者和發達國家一樣,有著帶薪年休假平均10天的法定權利,處于世界中游水平。但現實告訴我們,帶薪休假處于嚴重縮水甚至根本沒有的狀態,只有法定節假日才對企業有強制效果。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民眾的休假需求,就要靠法定節假日來滿足。這造成了對法定節假日斤斤計較的心態。“十一”和“五一”黃金周,依據民意的存廢反復,是這種糾結心態的生動體現。
試想,如果廣大勞動者都能輕松享受帶薪休假制度——“工作滿10年,年休假10天;滿20年,年休假15天”,還會有多少人為法定假日的安排糾結呢?
收稅坐地漲價
12月11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河北河間市黎民居鄉政府讓個體戶補繳稅款時,在原有1.2萬稅款上多加了5000元,個體戶沒有繳這筆款,第二天就從1.2萬元變成了6萬元,而第三天就直接要貼封條封他的小作坊……稅收數額的大小,竟取決于當地一些干部的個人意志,這暴露出的不單是個別干部過高的征稅裁量權,更是當地基層治理的制度性失序。
“吃青菜體”
“霧霾中毒唯一的解毒辦法就是吃青菜!各種顏色蔬菜都要來一點,吃得越多恢復得越快!”上周,“吃青菜體”因此條在網絡走紅。這被網友稱為2013年霧霾下最溫馨的謊言。無數人調侃和關注的背后卻是百姓對藍天最殷切的呼喚。霧霾能否讓人深思“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口號成為一種流行?
“媽媽再打我一次”
一名美院學生創作了一幅四格漫畫,講述媽媽要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不愿意并強調“我喜歡學習”而挨打的故事。此漫畫迅速被濃縮為“媽媽再打我一次”而走紅網絡。雖然其語言模式可復制性極強,作用也是幽默和調侃而無關價值觀,但拿“打孩子”這種家庭暴力手段來娛樂,嚴肅點說,這不好。
“殺馬特”
英文“smart”(聰明伶俐)的音譯,目前在中國已經成為“農民工二代”或模仿城市文化的農村人的指稱。這一現象背后折射出中國的社會階層分化,也映襯出一個重要群體:回不去農村進不了城的年輕人,擺脫了上一代農民工衣衫襤褸的形象,仍處于社會最底層,但從著裝上現出的是融入、向上的姿態。
“霧霾罰單”讓誰心疼
上周,遼寧省首次給下轄8個城市開出總計5420萬元的“霧霾罰單”。罰繳資金將“返還”給各城市用于空氣治污。
用經濟手段遏制空氣污染,遼寧開了全國先河,手腕很硬。但是,把“霧霾罰單”開給一個城市,就算罰得再多也都來自公共財政。官員、監管部門、污染企業,哪個會心疼?何況,罰繳資金“返還”相當于錢“從左口袋換到右口袋”,能有多少懲戒作用?其實,開罰單不如摘“帽子”,不如讓環保部門更強大,不如讓污染單位受嚴懲。
天價拖車費是特權價
上周,山東德州一個體運輸戶,在高速路上遭遇13萬余元天價拖車費的新聞,被輿論熱議。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拖車行業可能是當下少有的權力壟斷行業。能第一時間上高速路救援的只是與交警部門合作的少數“定點”合作公司,這為個別“定點”拖車公司漫天要價打開了方便之門。拖車公司“牛氣”的背后,是權力在撐腰,車主支付的是不許二價的特權價。這籠罩在“迷霧”里的特權價,老百姓拖不起,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也拖不起。
中烹協叫板工商的狡辯
中國烹飪協會12月12日發表公開信,要求國家工商總局就北京市工商局發布“禁止自帶酒水”等6種不公平格式條款的行為道歉。
在當下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格局下,中烹協與北京工商的“對掐”, 各方在公共輿論空間里公開博弈,擺出立場、拿出證據,是一個值得贊賞的解決問題途徑。但是,自由競爭市場不代表政府該縱容霸王條款;消費者雖可以用腳投票,但遇到行業潛規則時只能當“冤大頭”;中烹協理應為行業說話,但不能強詞奪理,忽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文科生為何薪酬最低
12月12日在京披露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在2012屆各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中,建筑學畢業生的平均薪酬居各專業之首,排行榜的倒數十位則全部是文科專業。
薪酬毫不留情地打擊了文科生的自尊。這反映出,文科生的專業設置明顯滯后于社會結構,所學知識也明顯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造成所學無法轉化為所用,特別是如歷史、政治這樣的基礎性專業能找到個工作就萬事大吉。當然,不能全怪學科設置,文科生的“內功修煉”也的確是個問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