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7日 08:55
來源:東方今報
今天,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的一天:當912萬年輕人“走進”考場,被譽為“世界上最壯觀的升學考試”開始了。
“當他們開始奮筆疾書的時候,整個國家甚至都因此安靜下來。商業和軍用航班紛紛改變航向,考場附近道路被封鎖,司機被禁止鳴笛,建筑工地停工,網吧關門,甚至葬禮也要為其繞行……”這是外媒對我們護考“全城總動員”精確的描述。
或許,外國人根本不明白“一考定終身”對我們的重要意義。這是關乎未來的重要一戰,十年寒窗,需要在今天轉化成決定未來命運的成果;6個月的沖刺,“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 “這時,你上知天體運行原理,下知有機無機反應,前有橢圓雙曲線,后有雜交生物圈,外可說英語,內可修古文,求得了數列,說得了馬哲……”網友所吐槽的如此“上知”、“下知”,需要在今天,與一張空白的試卷順利對接。
為了對接成功,很多人已經很難做到“淡定、淡定,再淡定”。為了確保考試順利,考生們有的吸起氧氣,有的打起點滴,還有女孩子則提前服用起避孕藥或注射起激素;忙碌的老師們,種種提醒之外,還不忘總結高考“穿衣寶典”:文胸要換成背心,褲子穿松緊帶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涼拖,以應對“史上最嚴的高考”;而家長們,燒香的燒香,拜佛的拜佛,全程陪護,忙得不亦樂乎;商家們則忙著推銷跟“8”與“6”有關的高考房與高考產品;“事不關己”的網友們,則提前總結了高考期間的十大熱點新聞:英語聽力考試,家長組成人墻上路攔車引沖突;遲到×分鐘被拒絕入考場,考生(考生父母)下跪求情;記者臥底高考替考組織;男生(女生)高考后方知親人去世……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一場本來普普通通的高考,已從考生滲透到全社會的各個角落,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直接或間接被卷入,似乎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考已成為我們大多數人的高考,這是我們由下一層向上一層縱向流動的唯一希望。有關高考的一舉一動,都讓我們神經緊張:高考地域歧視,讓我們耿耿于懷;高考制度改革,包括高考考試科目改革、春節高考改革、自主招生改革,讓我們有歡呼也有著更多的現實困擾;而我們唯一能夠自主做到的,就只有將自己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是我們從小到大被一直灌輸的圭臬,也是我們今天所經歷的高考的目標所在。今天,當912萬年輕人踏進考場的時候,體現的正是對此圭臬的信仰。但我們也要看到,與912萬年輕人參考相對應的,還有上百萬的年輕人,選擇離開考場,他們成了棄考者。這上百萬人中,20萬走上出國留學之路,其余的80萬,則大多選擇了就業,這些就業者基本都是農村的孩子。
也許,“條條大道通羅馬”,高考已非人生唯一成功的選擇。當“蘿卜招聘”與“火箭提拔”不斷爆出的時候,當“史上最難就業季”與大學畢業生工資不如農民工爆炒的時候,他們選擇離開考場,或許并沒有錯。
我們希望我們正在經歷的高考越來越好,也希望這一天跟別的一天能夠一模一樣。
東方今報評論員 李長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