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9日 08:52
來源: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新聞觀察員李長需
畸形的“臨時夫妻”
讓人始料不及的尷尬現實
近日,安徽代表團的“洗腳妹代表”劉麗為農民工群體建言:因長久分居,城市農民工中已大量出現“打工潮下組建臨時小夫妻”的情況,她建議解決農民工夫妻兩地分居問題。
務工人員的夫妻生活問題,已經是老話題;2010年廣東的兩會上,廣東省計生委主任張楓曾公開呼吁政府關注農民工的性問題,石破天驚引熱議;去年,鄭州12名大學生通過打工為農民工提供“夫妻房”,也曾轟動一時。但都沒有多大改觀,衛生部去年的官方數據顯示,我國有80%的外來農民工處于性饑渴狀態。這次劉麗在如此規格的場合正式建議,也彰顯了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劉麗所反映的問題,讓人始料不及:飽受壓抑的農民工們,竟然突破了道德倫理的邊界,冒著家庭破裂的危險,做起了“臨時夫妻”以相互慰藉;更讓人擔憂的是,這已成為大量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所引發的系列問題不言而喻,也值得警惕與重視。
農民工處境值得同情,但組建“臨時夫妻”并不值得原諒。但要解決這一問題,靠其單個的力量并不現實。究其原因,還是其生存境遇造成的,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長遠而言,關鍵還是要改變農民工被城市邊緣化的現實,完善流動人口機制,提高其待遇及實現其平等的權利,包括子女入學、降低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省情標準為其提供保障房等。只有改變了農民工們破裂的生活境遇和窘迫的權利環境,“臨時夫妻”的情形才有可能逐漸消退。
現代版“假欽差”
中新網報道,從2010年開始,一個叫趙錫永的人自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司長”,在湖南、云南等地行騙,多名政府官員信以為真,對其禮遇有加,甚至聘其為政府顧問。近日國務院研究室致函當地稱沒有此人。目前尚無人向警方報警。無論趙錫永騙術如何高明,終究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但我們也不得不進行反思:一個貌似很簡單的騙局,何以讓其長時間得逞?
一條微博引發的輿論場
一年一度的3·15晚會如期而至,但今年卻有些特別。
當晚央視3·15晚會邀請名人點評團對各種打假案例進行點評,其中明星何潤東一條批評蘋果的微博最后竟帶有“大概8:20發”這幾個字,令人懷疑是指定動作。隨后有網友發現,包括鄭淵潔、留幾手、叫獸小星等眾多微博大號在同一時間發布了批判蘋果公司的微博。3月15日22點,何潤東發布微博,聲稱賬號被盜,此事件一時成為微博熱點。
何潤東的“大概8:20發”微博,無疑改變了3·15晚會的輿論生態。
不可否認,在這種變化中,網絡媒體所起的作用,網絡互動時代已經改變了電視媒體的單向輸出生態,打假在這種多元化時代也已出現分歧與分化,作為社會良心的傳統媒體,履行打假職責并無過錯,但一定要以嚴謹的態度來恪守媒體當有的客觀中立立場,檢討自己的打假初衷、過程和實際效果。即如央視今年的選題,被批欠缺精準性與專業性,對食品安全及水質量等公眾極為關注的問題忽略了。
當然,何潤東的“大概8:20發”不僅是對媒體的反思,更引發了對3·15本身的反思。除了對3·15變成對企業打劫的活動以外,更有輿論指出,如今的3·15,已經不像是嚴肅的警示平臺和反思窗口,更近似于某種狂歡的節日,而其喧囂與狂歡,恰恰折射出消費者權益的弱勢與落寞。
而這背后,則是監管部門的缺位,如何改變消費者權益的被動局面,靠的不是一年一次3·15,而是一年365天都是3·15,這需要監管成為常態。
【解讀·人物背后】
吳曉青治河治污“先治官”
3月15日,環保部吳曉青副部長就“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答記者問時,對“市長下河游泳驗水”作出回應。他說,現在部分地方水質確實不能游泳。有的是因為治水復雜性,有的是當地官員治污意識不夠。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環保部將加強檢查整治,對嚴重污染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治污先治官,這樣的表態擲地有聲,中國的環境治理之所以步履維艱,也正是因為官員環保責任的長期缺失,如果建立起一套嚴格的官員環保考核體制及完善的官員環保問責機制,實行低門檻的環保問責“日常化”制度,官員們自然會對環保問題產生敬畏,并徹底喚醒其責任感。
周新生
“不求人”應先約束特權
“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周新生的發言。周新生說,中國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同時,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壯觀的中國式求人圖卷。
周委員的話可謂讓國人感同身受,無論求人者還是被求著,都深受社會無序之害,但又都絞盡腦汁脫離秩序搞特殊。按理說,法制與秩序應是一個成熟社會的唯一規則,而畸形的人情社會的形成,也正是規則的殘缺所致,表面上的法律條文、行政規章,卻對權力階層時常難以制約,最終導致了規則秩序的崩塌,因而,要萬事不求人,還得從約束特權開始,讓人人在規則面前平等。
“撐傘男孩”
用雨傘撐起社會文明
近日,湖北武漢市瓢潑大雨的鬧市街頭,一位學生模樣的年輕男生將自己的傘撐到一位年邁乞討的老人頭上,又蹲下來和老人說話。一會兒后,男生攙扶著乞討奶奶到地下通道里坐著。這一幕溫暖并感動了許多陌生路人。
在慣常的輿論中,乞討者往往被貼上騙錢騙人的標簽,而罔顧其生活的真實場景。盡管也確實存在不少以此牟利者,但并不能否認這一弱勢群體的存在,我們也不能因個別乞討者的行為不當而漠視了整個群體,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關注到所有階層。撐傘男孩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用自己的行動,打破了人們對這一群體慣常的排斥心態,也撐起了現代社會文明這把大傘。
【點評·世間面孔】
朱雪芹要呵護農民工的孩子
“要預防農民工二代犯罪”,這是“第一個連任全國人大代表的農民工”朱雪芹今年帶來的建議。
這條建議,篇幅長達7822字。每個字,都飽含了朱雪芹的情感與心血。
在上海少年管教所,朱雪芹得知,這里85%的孩子是農民工子女。她發現,和父輩相比,這些孩子的“城市夢”更執著,漂泊感也更強烈,更容易產生偏激觀念和過激行為。
點評:“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應該是我們的教育理念。讓家境不好、家庭教育滯后的學生能及時得到學校與社會的補充與矯正,在逆境中看到亮點,在困惑中看到希望,融入社會大家庭,學會自立自強,這是教育者的良知與責任。
王景武現在的孩子都想當官
少年如何立志,是個永不衰老的話題。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在提出發展應營造“崇尚科學”氛圍時指出:現在的孩子,都想當官、當公務員,對科學有向往的人,少之又少。
點評:想當官并不丟人,科學可以興國,從政同樣可以,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在價值和選擇多元的時代,年輕人的志向竟然如出一轍,這更值得我們去思考。
郁鈞劍沒有傲慢 只有偏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演藝中心主任郁鈞劍在全國兩會期間,關于草根文化泛濫會傷害國家文化實力的言論,把向來行事低調的他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僅很多網友不斷吐槽,就連趙本山等文藝界大腕也站出來公開反駁。
因為發言者的身份頗具代表性,這一場論爭的氣氛不再“溫吞”,頗顯激烈。
點評:草根文化等同于低俗文化,郁鈞劍的言論不免有偏見。
其實,草根精英本無鴻溝,兩者之間更應該取長補短并肩前行。從這個角度看,不妨也把健康的草根文化納入國家文化實力的范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