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9 08:43:00 來源:北京晨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中秋國慶兩節前夕,中央紀委曾通過官方網站開辟“兩節不正之風舉報”專題,接受市民監督。昨天,中央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10月7日24時,共接到“兩節不正之風”專題舉報917件,將根據具體案情適時回復或公開受理情況和結果。其中,紙質信函舉報116件,網絡舉報801件。
據了解,針對“兩節”期間不正之風的舉報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公款送月餅送節禮;二是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與公務無關的宴請;三是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費娛樂活動;四是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五是以各種名義突擊花錢和濫發津貼、補貼、獎金、實物等。
據介紹,鑒于“兩節”期間專題舉報的時效性和專門性,中央紀委建立了對反映“兩節”期間公款送禮、公款吃喝等問題信訪舉報件的快速辦理機制,做到“快查嚴辦”。即,及時轉交黨風政風監督室快速辦理,工作人員在收到信訪舉報件當天完成編號、登記、分送工作,各有關業務處收到信訪舉報件后快速提出辦理意見,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大幅壓縮案件查辦時限。
相關負責人介紹,案件調查和處理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將適時向相關舉報人回復受理情況或調查結果,有的還將通過發通報的形式向全社會公開。
截至8月底,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12099起,處理13999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814人。目前,中央紀委已先后3次共對22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進行了通報。各地區各部門也集中通報了一批查處的典型問題。
“紀委是把永遠出鞘的利劍”
晨報訊(記者 鄒樂)昨天,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做客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就“中央紀委的歷史沿革和地位、職能、作用”與網友在線交流時說,“中央紀委不是一個神秘的機關,其歷史沿革跨度86年,依據黨章承擔‘三項任務’和‘五項經常性工作’,對腐敗分子而言,紀委就是一把永遠出鞘的利劍。”
談開放:中央紀委不是神秘機關
在回答網友提問時,吳玉良說,“中央紀委不是一個神秘的機關。”
“過去,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主要面向黨內,與社會公眾打交道少。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越來越關注,中央紀委和地方各級紀委也表現出越來越開放的姿態。”
吳玉良舉例說,近幾年來,中央紀委每年都召開新聞發布會和通氣會,介紹工作情況;曾邀請駐華外交官和國內外媒體記者開展走進中央紀委活動;最近還開辦了中央紀委網站。
談作用:對腐敗分子是一把永遠出鞘的利劍
談到紀委的作用,吳玉良說,歷史上,不論叫監察委員會、黨務委員會,還是紀律檢查委員會,這個機構在黨的建設中的作用都是十分明顯的。
比如,1934年至新中國成立期間設立的中央黨務委員會,是為了“防止黨內有違反黨章、破壞黨紀、不遵守黨的決議及官僚腐化等情弊發生”;1955年成立的中央和各級地方監察委員會,主要作用是檢查黨員和下級黨組織違反黨章、黨紀和國家法律、法令的案件,同時著重監督高級干部有無違反黨的路線、政策、黨章、黨紀和國家法律、法令的行為。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紀委的主要作用就是按照黨章的規定,抓好“三項任務”和“五項經常性工作”。就其功能來說,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監督、保護、糾風、預防和懲處,其中懲處是其他機構所不能代替的。“對腐敗分子而言,紀委就是一把永遠出鞘的利劍”。(記者 鄒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