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6:25:00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專家認為,內地高校對學生創造性、自主性的培養不及港校
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趙媛 記者 高冬麗文 沈翔圖)【河南學子在港校會“水土不服”嗎?】劉丁寧從港大退學,原因之一是不適應粵語授課。河南學子在那兒會“水土不服”嗎?同一個教室里坐的可能是學姐學長,下課后各走各的了;大部分全英文授課,還有講粵語的;一天除了三四個小時的課,沒老師領著學習了……這些困惑,河南學子其實也都遇到了。
“課下老師期望你消耗的時間是上課時間的近兩倍?!睏钸h航表示,除了個別科目布置作業外,老師會額外布置課題。2~8個同學分成一組,在限定時間內共同完成一個通常包括主題甄選、數據收集、問卷調查、圖像和視頻的采集與編輯等環節的龐雜項目,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都能影響期末成績。
劉丁寧從香港大學退學,理由之一是遇到用粵語授課的課程時難以適應,要強的她很怕自己聽不懂而落下課程。另外,去香港一個多月,水土不服也讓她渾身過敏。其實,不只是劉丁寧,每一個從內地去香港上大學的孩子,都可能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那么,面對內地與香港文化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的迥異,河南學子在那兒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他們體會到的最大差異是什么?
【無助】坐同一教室卻不一定是同學
楊遠航介紹,港校里沒有班級概念,上課的同學也不是固定的,大家坐在同一個教室里,可能是學長學姐,也可能有世界500強企業的老總,大家只是來學同一門課的,下課后就各自散開,去找下節課的教室。
2005年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的王昊也表示,不僅上課同坐一個教室的不一定是同學,就連考試坐在同一考場的也未必是同屆學生。
他記得有一次考試,他正做著題,聽見“呼啦啦”一片響聲,走了一批學生;過一會兒“呼啦啦”又走了一批學生。后來他才知道,因為各科考試所用時間不一樣,所以先考完的考生就先走了。
【困惑】語言障礙讓很多人萌生悔意
馬詩雨中學時英語一直不錯,但她選修建筑方面的課,設計教學樓的建筑師帶他們在樓里轉了轉,作業就是用8張A3紙圖文并茂地形容自己對建筑的理解。
“這對我的英語真是極大的考驗。”馬詩雨在QQ上發了個哭的表情,她很后悔高中沒多學英語。就連她從小一直學的語文課,到大學居然遭遇到了繁體字的困擾?!斑B蒙帶猜地往下讀呢?!?/p>
楊遠航也表示,剛上大學時,上課很多內容都聽不懂,課下也不會用粵語和同學交流,感覺很迷茫,他一度為自己選擇來香港上大學后悔。
省實驗中學老師李功毅也表示,內地學生在香港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語言溝通不暢,能否堅持下來是對學生最大的考驗。
【無奈】自由時間多得讓人“不踏實”
在香港的大學,只要上課時間不沖突,學生一個學期上多少門課都沒有問題,騰出一整年來實習或者旅游也可以。
“比我想象中還要自由?!睏钸h航說,他一天也就上三四個小時的課,其余時間都由自己支配。剛開始,他很不適應,有時候甚至無所適從。
對此,馬詩雨入學一個多月了,仍不太適應這么寬松自由的環境?!白杂傻米屓擞行┎惶?。”馬詩雨說,在高中時,被老師領著學習習慣了,猛地一下子將時間交給自己,還真的不知所措。直到現在,她仍在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驚訝】學生也裝扮得與社會零距離
楊遠航說,在他印象中,大學的校園應該是男生趿拉著拖鞋、拎著破包往圖書館神游而去,女生在清晨的湖邊默默朗讀。然而,香港的大學校園讓他開了眼界。
在香港的校園里,隨處可以看見西裝革履、鞋跟尖尖的白領男女們,他們不是師兄師姐,他們很可能只是大一大二的同學,為了一次“上莊”、或者為了一個“高桌晚宴”,把自己裝扮得與社會零距離。
“我最近參加了一次邰麗華帶著殘疾人藝術團來表演的活動,然后,大家又坐在一起聚餐?!睏钸h航說,晚宴上,男生很紳士,女生很淑女。這也讓他提前接觸到了上流社會的社交禮儀。
【疲憊】課下比課上任務還重
與不少內地高校一進大學校門就等著畢業的情況相比,香港的高校很嚴格。
就在記者QQ采訪馬詩雨時,她正在做英語作業,第二天必須交,還有兩個考試要復習,下周還要期中考試……
“一般課下老師期望你消耗的時間是上課時間的近兩倍?!睏钸h航表示,除了個別科目布置作業外,老師還會額外布置一些課題。課題有需要獨立完成的,有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2~8個同學分成一組,大家要在限定時間內共同完成一個通常包括主題甄選、數據收集、問卷調查、圖像和視頻的采集與編輯、幻燈制作、現場演示、報告整合等環節的龐雜項目。
“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都會影響期末成績?!睏钸h航說。
聲音
兩地文化的差異導致了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的差異。內地的高校依舊如“象牙塔”,而香港的高校則是“半個社會”。內地高校是中學教育的延伸,教育都是灌輸性的,而香港高校則是在給學生“補課”,在學生人格養成、學生創造性、自主性培養方面要遠遠優于內地,而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所必需的。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郝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