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7:08:0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10月16日,路透社援引三名匿名消息源的話稱,中石油旗下印尼分公司前總經理已被調查。
來自路透社的報道中指出,中石油幾周前就將印尼分公司總經理魏志剛調離,因其受到中國政府的正式調查,但未透露調查的詳細情況。與此同時,新任印尼分公司總經理薛良清也已赴印尼履職,薛良清此前為中石油國際勘探和生產部門的首席地質師。
針對中石油印尼分公司前負責人是否被調查事宜,中石油發言人毛澤峰接受記者詢問時稱并不知情,而中石油集團負責東南亞業務團隊中的相關人士也未能向記者提供正面回應。
但熟知東南亞石油交易市場的一名石油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透露,近年來中石油在東南亞,尤其在印尼和新加坡的投資逐漸增加,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油品貿易中轉站,中石油在這一區域的滲透力也日漸加強,而若印尼分公司被卷入腐敗窩案,“很有可能是在貿易和運輸環節出了問題。”
“中石油剛進入印尼時還只是個辦事處,后來發展到設立公司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業務擴張,主要是在蔣潔敏掌權時期內完成的。”上述石油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東南亞業務“起火”?
在蔣潔敏主政中石油后期,蔣曾提出中石油的“十二五”規劃五大海外戰略區域中,亞太地區是其發展油氣中心業務的關鍵區域之一,而中石油在新加坡和印尼的業務版圖則在整個亞太地區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本報記者了解到,2002年左右,中石油收購美國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尼的油氣資產,并在印尼設立海外辦事處。2004年,魏志剛出任該部門總經理職務,此后,中石油在印尼的業務盤子也逐漸膨脹,并陸續收購印尼國內的油田區塊。
但真正讓中石油躋身印尼一線國際石油開采商的時間節點則在2007年。
在經過前幾年鋪墊后,2007年,中石油國際事業(印尼)有限公司正式進入印尼,而其業務版圖也擴張到石油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儲運設施、加油站、運輸工具的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以及石油貿易。
而在所有業務中,貿易和油田開發是其兩大主要板塊,其中石油貿易主要包括原油、成品油的貿易,僅汽油一項,中石油印尼分公司每月銷給北塔米納的數量就達十多萬噸,是北塔米納的第一大汽油供應商。
“中石油在印尼的業務發展的非常快,短短幾年時間就在油田開發、油品貿易等領域成為了當地重要的投資商,但印尼國內的腐敗問題非常嚴重,這也給權力尋租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一名從事國際石油貿易的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事實上,由于扼守馬六甲這條全球關鍵海上運輸通道,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石油貿易行業也有著其獨有的江湖規則。上述國際石油貿易人士稱,在全球范圍內,南美、北非和東南亞貿易市場的“潛規則”最為嚴重,而這也給滋生腐敗和利益輸送提供了溫床。
“在東南亞活躍著一批‘中間人’,這些‘中間人’背后都隱藏著一批背景強大的公司。”上述人士說。
而除此以外,一名民營石油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中石油連續數年來在上游勘探開發的成本投入金額極為龐大,其中項目中的設備招標等“肥缺”也是催生利益輸送的關鍵環節。
“尤其是海外工程招標,關聯公司參與利益分配的空間就更大,在印尼腐敗的嚴重程度已經滲透到商業活動中的很多層面,借助這樣的環境實現利益轉移也非常容易。”上述民營石油人士說。
不僅如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人士還表示,中石油印尼分公司后院起火或將還只是中石油東南亞業務腐敗“黑洞”的冰山一角,“中石油下面負責海外貿易業務的除了國際事業公司外,還有中國聯合石油公司,在石油貿易領域,這兩家公司的能量都是非常驚人的”。
部分海外項目價格虛高
截至目前,雖然中石油方面仍未對印尼分公司前負責人是否被調查給予官方回應,但魏志剛的突然調離則讓這起腐敗案的未來走向再次平添了幾分可能。
石油系統內部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除了低品位油田承包、配額劃撥等“高利潤”業務外,海外項目中的物資采購、工程招標等環節則或將是中石油腐敗窩案中的又一組關鍵詞。
“海外項目收購中,有些油田區塊可能品位、儲量并不那么理想,但最終還是以高額的收購價將其收購,這中間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上述石油系統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大舉進軍海外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屢次砸下真金白銀收購資產也正是蔣潔敏2006年擔任董事長之后。
上述石油系統內部人士也同時強調,由于職責分工,中石油集團的海外戰略主要由汪東進(中石油股份公司總裁)負責,“但蔣在任期間曾親自把關過部分海外項目,所以不排除在海外項目的設備采購等環節出問題。”
未經中石油官方證實的消息稱,此次中石油腐敗窩案的導火索也正是源自于旗下一油田的設備招標,該項目中,中石油支付給了關聯公司高達8億美金的“好處費”。
“中石油在印尼有9個合作區塊,從進入印尼開始,中石油在印尼的區塊投入一直在增加,鉆井數量也逐年攀升,增加鉆井數量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配套設備。”熟知東南亞市場的石油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