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2 09:21:00 來源:證券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結構性分化演繹得淋漓盡致。上半年大盤反復震蕩,創業板指數卻走出一輪結構性牛市。6月份流動性的驟然收緊令大盤一瀉千里。進入三季度之后,隨著流動性緊張局面的緩解以及實體經濟的改善,兩市開始出現了一輪較為持續的反彈行情。
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走出了二季度的低迷,經濟數據逐月回升。與之相應的是,A股市場7月至9月呈現震蕩反彈格局。成長板塊強勢不改,結構性機會頻出,主題投資板塊反復活躍,但有色、房地產、建筑建材等周期性品種持續低迷。三季度,在創業板指數不斷刷新歷史新高之際,市場風格的分化可謂登峰造極。
目前,市場普遍預計,在11月份三中全會召開之前,維穩預期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撐市場情緒,投資者心態將會比較穩定,但我們對此持謹慎態度。從中觀層面來看,近期中游工業品價格依然較弱,鋼材價格持續疲弱、水泥價格旺季不旺。下游房地產等消費板塊“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能否如約而至,還需數據驗證。從當前市場活躍度和題材輪動角度來看,短期市場上行空間相對有限,除非10月份發布的經濟數據再次超出預期,否則上證指數在2300點附近存在較大壓力,因此在經濟數據的靴子落地之前,還須謹慎對待。
我們認為,10月份經濟層面能否繼續改善成為四季度市場能否起跑的發令槍。倘若10月份的經濟數據沒有持續向好,反而二次“證偽”,那么市場在當前階段性高位區域選擇先向下修復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成長板塊的高估值不會一直維持下去。不過,就整個四季度而言,市場持續走低的可能性較小。如果市場選擇先行調整,那么出現先抑后揚格局的概率較大。除了經濟層面的因素之外,四季度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QE)退出的時機、新股發行(IPO)重啟時間以及地方債務審查結果等問題,都將構成影響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將導致市場風險偏好下降。
從基本面來看,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業績增速較一季度有所改善。2013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總的營業收入為12.78萬億元,同比增長8.65%,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14萬億元,同比增長11.43%,利潤增速相比于一季度提升了0.9個百分點。
從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速來看,23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共有17個行業實現了正增長,占比達到七成左右。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公用事業。電子、信息服務、信息設備和醫藥生物四大新興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41.59%、22.27%、12.03%和14.56%,均超過了一季度和去年年報的同比增速。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速為負大多為傳統周期性行業,如采掘、機械設備、農林牧漁、餐飲旅游、有色金屬等。
今年企業盈利的持續回升,主要受益于經濟回升拉動。從目前三季報業績預告的情況來看,預計三季度企業盈利繼續回升的概率較大。截至9月29日,滬深兩市共有948家上市公司發布三季報業績預告,有562家上市公司預喜,其中,155家預增,118家續盈,45家扭虧,244家略增。從行業表現來看,上游行業業績表現較差,采掘、有色、交通運輸板塊增速依然為負;而信息設備、房地產、電子、信息服務、化工、醫藥等行業,三季報業績增速表現居前。
由此我們認為,無論市場趨勢如何演繹,四季度仍然不是配置資本品的時機。在行業配置方面,建議繼續關注終端消費品的投資機會。從三季度的市場表現來看,在服務類的行業中,娛樂傳媒、信息服務、通信設備、商業貿易、水利環境、旅游等行業均有不錯表現。
從時間角度來看,在三季報披露之前,三中全會召開帶來的政策預期將成為市場挖掘的重要題材。此次會議召開可能涉及到的生態文明發展、金融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民生等問題,將成為會議召開之前市場熱議的話題。
而在三季報披露之后,市場將去偽存真,更加追逐確定性。屆時有業績支撐的行業將受益,結合消費類行業的成長性與當前估值水平,我們更加看好傳媒、通信設備、乳制品、環保、醫藥行業在四季度的表現。
(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