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2 09:18:00 來源:中國資本證券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周,滬深股市出現了上漲,不但第一個交易日來了個“開門紅”,滬市綜合指數以2198點報收,到周末更是上漲至2228點,收復了9月下旬以來的失地。四個交易日累計漲幅為2.46%,也稱得上是條中陽線。與此相應的,是個股的大面積活躍。不過盡管如此,對于后市的走勢,筆者認為還是要謹慎一些。就大盤而言,在2250點附近,恐怕就會遇到較大的阻力,下周很難說股指會繼續順風順水地運行。
滬市上次站上2200點是在9月11日,憑借著銀行試點優先股所引發行情的余威,大盤在走出了量增價升的行情后,順勢登上了2250點,并且在次日摸高2270點。不過,這次指數在2250點上方也就運行了兩天,在成交量沒有能夠進一步放大,同時優先股概念也有所降溫的背景下,行情很快就掉頭向下。到了下旬,隨著上海自由貿易區概念的大面積分化,股指迅速調整,不但2250點丟掉了,連2200點也被有效擊破了。從股市的這段走勢中可以看出,就整個市場的資金力量而言,明顯是不具備強勢沖擊2250點的條件,因此由此產生的向上突破,最后成為了一次“兩日游”。
回頭看看現在的情況,其實在大的方面與那時也差不多。基本面仍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市場資金供應也依然較為緊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先那種過于輕率的概念股行情明顯退潮,投資者在操作上的謹慎心態也令股市換手率出現了相應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股市所形成的上漲,相對而言就比較缺乏沖擊力。9月份時2200點是一下子就攻上去的,然后又進一步攻擊2250點。而到了10月份,面對2200點,行情就顯得有點猶豫,本周三算是站上了2200點,但周四就被一條有關“國際板”的烏龍消息干下來了。周五能夠重新站上2200點,也是與海外市場的大漲有一定關系。而這未必會導致股市在下周攀升到2250點上方。
這里還需要提及的是,從9月下旬以來,大盤從2149點開始反彈,盡管是連續拉了幾條日陽線,但成交并沒有明顯放大,本周五成交算是比較活躍的,但也就是2809億元,與9月11日的3947億元還是有一定距離。顯然,這表明并沒有足夠的資金進入市場,投資者對于大盤的上行空間看來也沒有太樂觀的預期,操作上也不是非常主動。
進入10月份,交易所債券回購利率一度突然飆升,盡管沒有對銀行間市場產生太大的影響,但也難免不讓人聯想起發生在6月底的“錢荒”,這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操作積極性。畢竟,歷史上四季度的資金面都是偏緊的。另外,在QE早晚退出的大趨勢下,歐美股市都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
還有,9月份的采購經理人指數雖然還是保持了上升態勢,但升幅要低于預期,而接下來馬上就要公布的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則可能會有一定的反彈。這些都可以視為經濟運行中的不和諧音,雖然其音量不高,但對于投資者信心還是有一定干擾作用的。
綜合以上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如今的市場大環境并不比9月份要好多少,據此也可以得出結論:股指要順利突破2250點,并且向更高的地位推進,恐怕并不那么容易。
其實,股指波動有限,甚至受阻于某個關鍵點位在今年是經常出現的,由于股市運行的特征是展開結構性行情,大盤的導向作用并不太大,所以即便股指徘徊于2250點附近,也不影響個股行情的深入。只是在進行操作時,投資者不能對股指的上漲空間抱太大的希望,也不適合過多地參照大盤來進行股票交易。
(作者 桂浩明 為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首席市場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