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 09:07:00 來源:《理財周刊》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由于原先供職的企業效益不佳,李先生在五年前開始了自己的中年創業。雖說接手的文具店生意還一直不錯,但年近半百的李先生夫婦還是想盡早規劃好兒子未來的結婚需求及自己未來的養老計劃。
照李先生的話來說:“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不小,我們想早點為孩子做好婚禮的準備。至于今后,我們也不想給子女添太多麻煩,不指望養兒防老,但也不可能全部依靠國家的社保基金解決,大部分還得靠自己早做規劃,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更好地養家養老是我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
不惑之年辭職經商
李先生原是一家私營外貿公司的員工,由于管理及市場因素,其所在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的邊緣,員工待遇也始終不盡人意。2008年,李先生的一位朋友因為身體原因轉讓自己的文具店,一直想找機會轉行的李先生便接手了這家開在學校旁的店鋪。
“辭職后,我經營文具店也有5年多了,去除各種成本,目前的年收入穩定在14萬元左右。我太太與我同歲,目前在一家工程公司擔任出納,月收入5000元,每年另有1萬元的年終紅包,整個家庭的年收入大概維持在20萬元左右。”
日常支出方面,李先生夫婦的花費比較簡單,基本生活開銷大約2000元,外出就餐、購物大約800元,每年的人情往來及孝親費用大概在2萬元左右。此外,夫婦倆的兒子目前在法國的一所公立大學念研究生,李先生每年為兒子匯去的注冊費及生活費用大概為12萬元左右,孩子比較懂事,有時間還是會去做一些兼職來補貼自己的留學生活費。
家庭資產方面,李先生夫婦擁有2套住宅,一套為上海市區的自住房,一套為蘇州昆山花橋地區的出租房,每月租金收入1500元,沒有房貸。此外,李先生在股市中的投資約在25萬元上下,貨幣基金方面的投入為15萬元,另有12萬元銀行定存以及10萬元的流動資金。
家庭資產亟待規劃
“考慮到兒子還有不到一年就要畢業回國了,因為市區的房子比較小,上海的好房源也比較緊張,我們想用兒子的名義提前開始籌劃置換或是購買一套婚房,減輕今后的一部分壓力。”
對于婚房的準備,李先生有兩個設想:“第一就是賣掉花橋的房子加一部分存款作為首付,在上海市區購入一套兩房;另一個就是保留花橋的房子,賣掉我們現在住的市中心老房子,加小部分資金置換一套外環附近的二室一廳,以后兒子成婚后我們就住到花橋。不知道這兩個方案哪個更合適一些?”
另一方面,由于感覺自己精力、體力都不如從前,李先生也先提前規劃好自己的養老問題。“近幾年股市震蕩沒有大的起色,今后也不想再參與風險比較高的投資,所以我想把這部分資金抽出來做新的規劃,不知道怎么處理比較合適?另外,因為我自己是個體經商,今后實體的文具銷售其實也不是特別樂觀。我這樣的情況,是否應該選擇購買一些社會保險?”
可憐父母心 兒子多自立
文 本刊金融工作室 國家理財規劃師 LOMA壽險管理師 陳婷
可憐天下父母心。年近半百的李先生夫婦心里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學業,孩子的工作,甚至孩子的婚房問題,將來自己和太太的養老其實也會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養老規劃應優先于兒子置業
我們在做理財規劃時會建議大家在設定理財目標時要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家庭成員的人生階段性變化等因素“聯合”起來考慮,但不可忽略的是,一個家庭大都會有N個理財目標,這些目標之間是有輕重緩解的,是要安排先后順序的。
根據李先生提供的家庭情況介紹來看,他們的兒子已經在法國念研究生,明年就要畢業回國工作,如此算起來孩子至少也該有24歲了,即將邁入社會,兒子今后怎么發展,更應該“放手”讓他自己去拼搏一番。
另一方面,李先生夫婦都已經年近半百,李先生還是沒有社會保障的自雇小業主,李太太的收入也比較一般,夫妻倆未來的養老問題反而是更優先考慮和規劃的。
正如李先生所言,將來養兒防老基本不可能,靠國家也不能完全解決養老問題,還是得自己及早做好規劃。
婚房壓力也該讓兒子分擔
至于李先生夫婦擔心的兒子婚房問題,我們并不覺得會有太大煩惱。
我們的建議是,兩套房產目前均可保留。為什么?我們一起測算一下。等兒子明年回國工作后,考慮到文具店的生意,以及李太太大約還要工作五年(所以說近五年內李先生夫婦其實也不可能很快搬到花橋居住),李先生老夫妻可以讓兒子先在工作單位附近租房。等到李先生三五年后中斷文具店工作,李太太也差不多退休了,那么可以把目前這套一室戶轉讓給兒子居住,老夫妻住到花橋養老。到時候可以采用過戶方式,給兒子更多自主權。兒子拿到父母饋贈的這套老房子后,可以將房產出售然后購置新房(這套房產的價格幾年后已足夠兒子作為新房首付款),也可以自己居住一陣子然后待處理,甚至可以選擇將此房出租自己在外居住,兒子個人的租金上也可以有所補貼。
之所以建議到三五年后再安排,一方面考慮到李先生的文具店生意和李太太還要在市區上班,另一方面也是建議李先生夫婦不要為兒子將來的人生路做好百分之百的“替代性”安排。
兒孫自有兒孫福。做父母的,已經為兒子考慮到那么多了,已經很不錯了。不需要將自己的房產和存款等資金再通盤“押”到兒子身上。也相信李先生的兒子本身是可以創出一番事業來的,父母辛苦幾十年了,兒子未來也是可以自己去勇敢地承擔一部分生活壓力的。
應及時參加基本醫保和養老險
理順了夫妻倆養老和兒子置業這兩大理財目標的輕重關系后,李先生就該仔細地為自己養老考慮。
李先生的社保可能是比較缺乏的(原來在私營外貿公司工作,后來自己經營一家小的文具店),估計已經中斷了好多年的社保繳費了。考慮到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非常實惠、實用的,李先生本人的年紀也不太適合再購買商業健康和養老類保險,建議李先生務必盡快參與到社保中去。如果他有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可以以“個體工商戶”身份參與上海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甚至是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由于他等于是自雇人士,那么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繳費基數的29%,醫療保險繳費比例為13%,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金繳費比例分別為1%、2%和0.5%。
如果沒有自雇證明,那么李先生以城鎮居民身份參加當地社保。上海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標準有多個等級,他可以自主選擇相應的一個繳費檔次。區縣政府還會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對應上述繳費檔次,每年補貼標準有所不同。
同時,李先生可參加上海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014年度個人繳費680元(18~60周歲居民),享受相應的居民醫保待遇。至于資產配置方面,李先生的股票可以逐步減倉退出,活期資金、定期存款和股票退出后的資金,今后可以買些理財產品或國債等,主要是積累未來的養老金,獲取穩健收益即可。
(文/ 張瑾)